如何加强《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工作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9 17:30:32
如何加强《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工作

如何加强《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工作
如何加强《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工作

如何加强《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工作
《形势与政策》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本、专科学生都要开设的一门必修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特殊而重要的职责.自“05新方案”公布实施以来,教育部多次下发重要通知,并在全国范围内召开《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研讨会,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的途径与方法,以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中央强调要把加强《形势与政策》课建设作为高质量全面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的一项重要工作,切实抓紧抓实抓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着力做好的重点工作之一,就是如何以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为重心,加强《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管理,从而保证课程的科学性和严肃性.
对于我校(中原工学院)而言,自从1991年就已经开始利用每周的政治学习时间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但此时并未列入课表,采取的是“专题讲座”形式.后来正式将该课列为本科生的必修课,纳入教务处课表体系,每学期开设16学时(共8次课),并且我校是河南省极少数对形势与政策课实行小班教学的高校之一.20多年来,我校一直在加强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方面进行着不懈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围绕着解决《形势与政策》课在教学管理、师资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环节所存在的问题,我校逐渐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成功做法,提出构建《形势与政策》课的“四化”体系,即教学管理制度化、教学内容系统化、老师队伍专业化、教学形式多样化.下面将重点介绍我校在实现《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管理规范化方面的途径与方法.
一、现状分析
了解和把握形势与政策课程的现状,是实现规范化管理的前提和基础.每个学期末,我们都会从全校范围内邀请部分师生进行座谈.根据积累的数据显示:很大比例的的师生对该课程教学的认识有偏差,认为现在电视、广播、网络天天在讲时政大事,再开这样一门课程没有多大意义;还有一部分学生认为,该课程对就业没有多大帮助;认为教师就事论事,缺乏理论的深度和高度,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效果有30%的学生不够满意.
针对这一调查情况,我们组织教师讨论分析,大家认为:造成这一状况的根本原因是认识不到位,没有把这门课程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紧密结合起来.直接原因是教学管理不规范,随意性太强.目前,多数高校在《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表现在:第一,授课教师多为兼职,分布分散,不易统一管理.在大部分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授课教师来自学校的各个部门,包括各院系负责学生工作的副书记、辅导员,以及行政部门的部分行政人员,过于分散,无法实现统一管理.第二,教师队伍不稳定,随意性很大.在对授课教师资格的认定上,缺乏严格的审查程序.只要自己想上这门课,并已获得教师资格证的教师,在经过并不复杂的试讲后,就都可以成为这门课程的任课教师.由于是兼职,是否担课取决于他们本职工作的忙或闲.这样一来,随意性增大,不易统一管理.第三,缺乏稳定的教学大纲和教材.这门课程的全国教育教学领导小组只在每年的春秋两季下发一个教育教学要点,既没有相对稳定的教学大纲,也没有相对系统、稳定的教材,只有《大学生时事政策报告》作为参考教材,且还有很多时候没有征订.由省里主编的形势与政策统一教材由于是类似期刊性质的小册子,每月一期,因而没有纳入学校教材科的征订计划.这些状况决定这门课程只能处在“边角余料”的位置.
二、解决的途径与方法
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我校的具体做法是:
首先从思想上真正高度认识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明确形势与政策教学的重要价值.它是贯彻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对国内外形势和党的大政方针的正确认识,是大学生实现自我完善和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只有了解社会现实,并懂得去正确追求,才不会产生困惑与迷茫.它是使大学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根本保证.西方敌对势力瞄准我国大学生群体,不断进行西化和分化,再加上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大学生就业比较困难等因素的影响,要靠大学生自己正确认识形势政策绝非易事.它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因为形势与政策教育涉及的都是重大现实问题,是大学生关注的热点和疑点,讲述是具体的、生动的,感染力强,学生易于接受.从这个角度上讲,每个高校都应把形势与政策课当作重点课程加以建设,给予重点关注和扶持.
其次,构建长效的“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的领导定现机制.
《通知》中强调,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要进行制度化、规范化建设,“高等学校要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委宣传部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管理机构牵头负责,教务部门、学生工作部、团委直接参与的教育教学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高校的“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不同于一般课程的教学活动,它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它需要校党委统一领导,各职能部门分工负责.
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逐渐形成校党委统一领导,人文学院主管,宣传部、教务处、学生处、团委共同负责的体制,把“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列入学校发展规划,保证资金到位,与学校整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这有效地化解教学管理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难题,促使“形势与政策”教育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从而强化“形势与政策”课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人文学院负责“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计划实施和日常管理,教务处负责做好教学计划的编制和课程教学的安排与管理,学生处负责党总支副书记和政治辅导员等兼职教师的选拔与培训,宣传部负责邀请高层领导、知名专家组织专题报告,团委负责组织第二课堂学习讨论和实践活动,努力建立起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为主体、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
第三,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教学管理.
作为一门必修课程,形势与政策课程必须与其他课程一样,实行规范化管理.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在《通知》中指出:“要以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为重点,加强形势与政策教学管理.”我们认为,形势与政策课的规范化,就是说课程的开设要正规,要有教师和学生共同遵守的课程表,有固定的讲授时间和地点,有专人定期和不定期地检查教师的教学状态和学生的学习状态,有对教师和学生考核的客观标准和依据.
我们的做法是:首先,把这门课程编入各专业的教学计划之中,明确教学要求和课时数(每一学期16学时),进行统一排课,列入课表,以保证稳定的教学时间和教学场所,实现教学时间课程化,防止教学的随意性和应付性,夯实规范化教学管理的前提和基础.根据实践教学的经验,我们建议,课程最好集中在第6至13周内开设,前五周确定专题、集体备课,第15周左右考试.这样不仅可以保证授课内容的连贯性,而且有利于教师备课和阅卷工作的顺利进行.其次,严格控制授课班级的人数.为了节省教学资源,现在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一般实行合班制,有的甚至搞“一拖几”(即一个主讲教室,几个多媒体教室同时看直播的形式),这样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教学效果都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为了加强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组织和管理,提高教学效果,我们一般把听课人数控制在150-200人.再次,坚持检查、考核.一是检查、考核教师的教学活动情况,包括教学计划的制定、教案的撰写、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授课的情况、学生评教等,二是检查学生的到课、听课情况.采取随堂听课、学生访谈、学生座谈会、学生代表填写教学信息表等形式进行.通过各个环节的规范化管理和教学质量监控,相信可以使教学效果大大提高,而且可以改变这门课程的“边角余料”的位置.最后是完善考试制度.一是认真填写平时成绩考核登记表,包括考勤、课外作业、课堂听课情况.就是说,把考核的重点放在学生学习的态度上,占综合评定成绩的50%;二是期末考试采用小论文或其它考试方式,占综合评定成绩的50%;三是考试成绩纳入学籍管理,成绩计入学生成绩表.
由上可以看出,加强高校《形势与政策》的课程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它需要各环节的紧密配合,任何一环的薄弱都会影响该课程的开展.教学管理的规范化是我们提出的构建《形势与政策》课“四化”体系中的一环,但却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因为教学管理的规范化直接决定着高校《形势与政策》课能否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各高校必须要给予足够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