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舌战狮城》有感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9 05:37:24
读《舌战狮城》有感

读《舌战狮城》有感
读《舌战狮城》有感

读《舌战狮城》有感
好像是狮城舌战吧,找到一篇,自己稍作修改吧.
读《舌战狮城》有感
春日的午后,慵懒中带点惆怅,最适合追忆逝去的岁月.偏偏在这样的时候,翻开了这本《狮城舌战》十年珍藏本.
书的封面微笑着站着清清爽爽的四位年轻人,黑白的照片,朴素的学生装扮,满怀着青春的激情、踌躇的壮志,那样跨越时空对着读者笑着,脸上写满了真切、自信和追逐目标的坚定.书的内容甚是吸引人,除了对十五年前那场辩论的如实记录外,还有每位选手对辩论从选拔到准备到淘汰到参赛整个过程的真切感受,以及十年后天各一方的选手们的心情写照.翻开这些才子才女们的文章,品读着字里行间流露的真切情意,一个个生动的脸庞仿佛从纸上跃然而出.当然生活并不等于激情,人生也很难有太多的巅峰,十年后,有的在又经历了无数的华丽后选择继续深造,化作康桥柔波中一棵静静汲取养分的水草,耐心精心坦然面对生活;有的重拾友谊在异国他乡辗转奔波依然忙碌遨游在商海前沿;也有的深埋起曾经的豪言状语,选择做一个默默的愤愤的但仍能自由说话自由思想无所顾忌但淡然追求的学者;还有的选择新闻媒体带着点难以掩饰的不甘心时刻等待着新一轮的爆发……
太多的生动让我无法用语言描述,十年的跨度,仅看看十年后那些心情文字的标题,就有太多的尽在不言中.总标题“绚烂与平淡”,姜丰“青春证明”,季翔“似水流年”,严嘉“生活在别处”,蒋昌建“关于这十年”,何小兰“领悟”,张谦“写给新的一年”……对比着十年前他们在获奖后那些令人激动不已的文字,不由地想起了自己所经历的辩论.规模虽然没有他们这么大,但好多感情竟出奇地相似,终于理解了自己在与队友分别后那无以名状的痛心疾首和泪如雨下.
社会总是让陌生的人相识,让相识的人熟悉,让熟悉的人知己,让知己的人分离.离开了那时那物那人,仿佛各自飘零的风筝,除了忘却,又怎能止住心中的牵绊?
那些逝去的日子
张谦在《辩论忧喜录》中讲到他在写辩论队大事记时,“找出笔记本、日记本,一天天地翻检,不放过任何一个闪亮的日子,任何一点美丽的记忆.但越来越发觉这个工作的难做,这段记忆太沉重了,四个月中的每一天都浸满了我们的汗水,都回响这我们的笑声.它简直像一个巨大的黑洞,只要一走进它,就会被吸进去,无法自拔,仿佛世界上只剩下了这么一群人,这么四个月.我想这就是复旦给我的烙印,让我永远记得我曾经为复旦拼搏,我曾经为复旦骄傲.”
这段话激起了我心中强烈的共鸣.我的辩论集训只有半个月的时间,但同样经历过通宵达旦,经历过忐忑不安,经历过面红耳赤,经历过苦闷无奈,经历过队友间的矛盾摩擦,经历过身心俱疲,经历过柳暗花明,经历过残酷的竞争淘汰……感受着教练的无私奉献,感受着知识快餐的扑面而来,感受着队友间的默契帮助,感受着伤心绝望无助,感受着快乐兴奋释怀,感受着宽容理解牺牲,感受着浓浓的关心和支持……辩论用的资料、记的笔记、写的小纸条,好多还散落在抽屉中,可就是没有勇气再去看,记忆太深刻、感觉太强烈,心中又怎能承受这回忆之重呢?这是辩论给我的烙印,让我记得有这样一段全身心付出、无怨无悔、咬紧牙关的日子,有这样一群才华横溢、斗志满怀、可爱聪慧并肩作战的朋友们!
魅力辩论
季翔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讲到:“任何一个全身心投入过辩论的人,哪怕一次,都会对辩论怀有终生的眷恋.这一点,我深深地理解”.
辩论赛对参赛选手的锻炼是如同十全大补一样受益无穷的.对此我也深信不疑.不是每一个人都有机会感受知识的狂轰滥炸、不是每一个人只要有空闲时间就会接连读上十几本书、不是每一个人都能那么幸运地与一群才华横溢的人朝夕相处那么多日子,不是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将自己燃烧到最极限,惊讶地见到连自己都不敢相信的剧烈光芒,不是每个人都能为生活增加一份那么激动而光彩的永恒记忆……
在讲述自己的辩论的深爱时,季翔有段话说的好极了,他说:“我时常想,辩论就像是一位少女.当你未结识她时,她只是穿着一件黄底黑格的外衣静静地站在车站上,端庄、娴静、秀美、婷立却又带着一丝神秘,此时,你只能远远地从徐徐驶过的公共汽车上凝望着她,感到自己不过是她生命中的一个过客,除了倾慕不该有一丝妄想;当你一旦认识了她,就会发现在她平静的外表之下有着那么多喜怒哀乐,笑骂文章,她的眼睛是那么的清澈,却又深不见底,你竭尽全力地追求却难以捉摸她的万一,你只是感觉到一种乐趣.老想追踪到自己思想的最细微毫发之处,老是想问自己:‘你为什么活着?’接着,调动起所有的情感与思维细胞,再次沉醉于其中,不能自拔.我也不知道,在这场惊心动魄的‘恋爱’中,自己已经到了哪个阶段,结果会如何,但我相信,人是为过程活着的,尽管她曾让你死去活来,可你仍然乐此不疲,也许,这便是缘分”.
第一次参加辩论赛就让我有了难以预期的重大收获,我也不禁在心中暗想:“辩论啊,你可还愿意,与我再续这段缘呢?”
对待成功
比赛已经结束了,王沪宁老师送给所有的队员一句话“回去后,夹起尾巴做人”.这是对荣誉的态度,当你越想把荣誉捧在手心,它便会离你越远.人生的巅峰时刻,总是那么地不期而遇,当你想再品尝那万人瞩目的感受时,它任凭你声嘶力竭地呼唤却不肯再来了.所以,巅峰过后,成功过后,我们要尽快寻找到那失去的地平线.
季翔在《似水流年》中讲到,从幼小到成年,我们不停地在追求各种各样的成就,但当你得到这一切的时候,对成就的需求程度也会水涨船高,而人的能力却是有限的,当能力不足以支撑更高的成就感时,人生的悲剧就往往出现了.“所以,人生中可能应该不时地解构自己的成就,同时复零自己的成就感,一切从头开始,满足于日常的成功,轻松而踏实.”“名枷利锁本就是身外之物,经历与感受才是真实的财富.”“我觉得,理想的人生应该是一条盘旋的山路,忽上忽下,蜿蜒起伏,是从平常到成功,从成功到辉煌,从辉煌到徜徉的过程.远处或许有一座顶峰,或许人生的顶峰就是刚刚经过的那个小丘.抑或根本就不需要什么顶峰来成就一个理想的人生,因为每个人,不论伟大与否,都只能选择一条人生道路,这种天赐的平等足以让我们对自己的人生充满感激.”
我也时常问自己,人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渐渐地,明白了,人生既为“生”,就要让人觉得愿意去活着.这愿意,便引申作满足与快乐.你可以看不惯生意人的唯利是图奔波应酬,你可以看不惯主妇的唠唠叨叨,你可以看不惯穷苦人家的节俭度日,你可以看不惯学者们书虫般枯燥的生活……但若是他们心中是满足的安全的,你能否认他们的幸福吗?我相信,任何的不屑不解都会在触碰到那满脸真诚笑容的时候土崩瓦解.每个人有每个人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在乎.为什么得到很多的人却总是不满足呢?因为他在乎的东西太多了,害怕自己的被取代,害怕自己的被赶超,害怕自己的太平凡,害怕自己的被忘却……
无形中,我也总能感到一种忧虑,一种强大的足够推动我时刻否定自己的忧虑,因为我在乎,到我晚年时,没有足够支撑幸福的回忆,却有太多足够追悔一生的悔恨.所以,我不能停止追求.也许,前面的机会已经没有太多了,但那可以告慰内心的坦然是,我仍在进步.即使许多年后,感受到莫大的失落,我也可以回忆起花香的味道,这,便是我的幸福.
季翔在《似水流年》的结尾中说:“二十岁的时候相信自己无所不能,聪明和勤奋能创造一切;三十岁的时候变得很珍惜眼前的机会,因为初窥了机遇的稍纵即逝和命运的反复无常;四十岁的时候会不会觉得一切都不可言说,连写这样一篇小文的勇气都没有了呢?成熟意味着不再好奇,理智意味着不再奔放,阅历意味着不再单纯,而长大意味着不再有选择,人生根本就是一个从无限的可能性中有意无意地作出一种选择的过程.对我而言,在对现实的欣赏和过去的追忆之间难以取舍,便是人生最沉醉的味道.”
庆幸自己在还可以选择的年龄读到了这本书.
结尾
不是所有的梦,都来得及实现
不是所有的话,都来得及告诉你
——席慕蓉《送别》
不是所有的书,都只能在读完之后才能写读后感.我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在书看到一半时就将这些感受一吐为快,为的就是留住这份难得的感动.读着那青春飞扬无比绚烂的记忆,知识女神的面庞是那么美丽光洁地浮现在眼前.我也好想读懂叔本华、读懂黑格尔、读懂康德、读懂杜维明、读懂四书五经……姜丰的文字是那么的淡然、漂亮,能写出这样文字的,她是一个怎样真诚纯净而可爱的人呢?想起她的经历,意想不到的激流勇退,果敢的放弃和不张扬,适时的生活选择……即便是转身离去也那么从容,即便是沉默也流淌着简单的快乐,她本人,如一朵暗香而来的清幽百合花,那么恬静,那么聪慧,如果有机会,一定要好好品读一下她的文集.书的后半部门是对当时辩论的写实和辩论技巧的总结,以前只是略知一二,现在既然有缘和辩论亲密接触,就扎扎实实钻进去好好学习吧!
人生可学的知识太多,人生真正值得追求的事情却并不多,若能找到真正喜欢做的事情,就痛痛快地去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