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赤交角的变化趋势是怎样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13 02:33:51
黄赤交角的变化趋势是怎样的?

黄赤交角的变化趋势是怎样的?
黄赤交角的变化趋势是怎样的?

黄赤交角的变化趋势是怎样的?
现在地球的黄赤交角是23°27′,让我们展开想像吧,如果地球的黄赤交角是45°,会出现什么情况?
届时,回归线将和极圈重合,能看到极昼极夜的地区将会大大扩展.广大中高纬度地区的日照时间将会明显增加(夏季)或明显减少(冬季),太阳地平高度的周年变化也会加大.在这种情况下,地球的气候会有什么变化呢?
以北半球为例,夏至时北极点的太阳地平高度将为45°,极区接受太阳辐射能量将明显增加,大气的极地高压带将不明显,恐怕极冰都要融化干净.冬季嘛,北极地区自然要冷,但是气温会比现在低吗?恐怕不会.由于一年内太阳直射范围的增大(南北纬45°),地球更多的地区接受太阳能,会不会有“环球同此凉热”的情况呢?3月21日春分时,太阳位于升交点,直射赤道,赤道地区太阳位于天顶,处于最热的时候.而在北纬45°,太阳地平高度为45°,不温不火.在北极点太阳位于地平线附近,无疑是寒冷的,北极点的极昼开始了.
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北移,中纬度地区太阳地平高度逐渐增加.6月21日夏至时,太阳位于北纬45°(北回归线,同时也是北极圈),该地区太阳位于天顶,而且终日不落,故最热,而赤道、北极点的太阳地平高度都是45°,都是不温不火,但北极点太阳终日不落,应该比赤道更热些,有意思.
接下去太阳直射点又南移,到9月23日秋分时,太阳位于降交点,直射赤道,赤道地区太阳位于天顶,又处于最热的时候.而在北纬45°,太阳地平高度降为45°,不温不火.在北极点太阳又降至地平线附近,无疑又是寒冷的,北极点的极夜开始了.
12月22日冬至时,太阳位于南纬45°(南回归线,同时也是南极圈),赤道地区太阳地平高度又降为45°,又变冷了.而北纬45°地区太阳降至地平线附近,而且只是“拂晓”露一下脸,很快就消失了.而北极点的极夜已经三个月了.
由此看来,每年赤道地区有两个炎热期(春分、秋分前后),两个凉爽期(夏至、冬至).中纬度地区有一个炎热期(夏至),两个凉爽期(春分、秋分),一个寒冷期(冬至).北极地区一个凉爽期(夏至),两个寒冷期(春分、秋分),一个严寒期(冬至).
下面是在下分析的北半球特殊位置一年四个时期的日照时间:
春分:赤道地区:太阳升降于正东正西,正午位于天顶,昼夜时间相等.北纬45°地区:也是昼夜相等,但正午太阳位于正南,高45°.北极点:太阳终日徘徊于地平线附近.
夏至:赤道地区:太阳升于东北,降于西南,昼夜均分,正午太阳位于正北,高45°.北纬45°地区:太阳于正北地平线上升,正午到达天顶,午后逐渐向北下降,但永远不沉.北极点:太阳终日位于45°高度兜圈子.
秋分:赤道地区:太阳升降于正东正西,正午位于天顶,昼夜时间相等.北纬45°地区:也是昼夜相等,正午太阳位于正南,高45°.北极点:太阳终日徘徊于地平线附近.
冬至:赤道地区:太阳升于东南,降于西北,昼夜均分,正午太阳位于正南,高45°.北纬45°地区:太阳拂晓在正南地平线露个头,随即消失,全天基本黑暗.北极点:全天完全黑暗.
某一特殊地区一年之内昼夜长短、太阳高度变化:
1.赤道:一年四季都是昼夜均分,春分-春分期间,太阳正午高度由天顶逐渐降低,夏至时降到45°,之后逐渐升高,秋分时到天顶,以后再逐渐降低,冬至时降至45°,此后又逐渐升高,来年春分到天顶.
2.北纬45°:冬至以后,太阳从地平线逐日升高,白天时间逐渐延长,到春分时昼夜均分,之后昼长夜短,夏至时正午太阳升至天顶,且全天白昼,此后高度逐渐降低,白天逐渐缩短,秋分时昼夜均分,之后太阳高度继续下降,黑夜逐渐延长,到冬至几乎全黑.
3.北极点:春分时太阳整日徘徊于地平线,此后逐日升高,但终日不落,到夏至高度极值为45°,此后逐日下降,但仍终日不落,秋分时又整日徘徊于地平线,此后完全下沉,半年全黑.根据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赤道地区将有明显春夏秋季节变化,但没有冬季.中高纬度半年期间接受太阳辐射明显增强.由此赤道低压带势力必然减弱,而有日照的半年内极地高压是否能够存在都难说,大气环流将和现在迥然不同. 如此看来,北极地区夏季比现在温暖.冬季严寒自不必说,春分以后逐渐转暖,到了夏至,太阳正午高度45°,相当于地球目前南北纬68.5°,也就是极圈稍北的水平,但是由于太阳终日不落,因此“大暑”时极冰要比现在少得多,甚至完全消失.而冬季北极地区的寒冷程度与极冰和现在一样.极冰数量季节性的剧烈变化必然导致海平面的大幅度升降,沿海地区海岸线将大步进退.
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赤道呢?春分时太阳直射,自然炎热,以后逐渐转凉,到了夏至,太阳正午高度45°,相当于地球目前南北纬68.5°,也就是极圈稍北的水平,由于太阳有升有降,按接受太阳辐射能计算甚至不如同日的北极点.考虑到赤道全年辐射能总入量高于两极,且海洋有调温功能,夏至日气温或许高于北极点,或许还不如,但恐怕算不上凉爽怡人.以后又逐渐变热,秋分前后为最高点,以后逐渐转凉,冬至时又冷了.
北纬45°呢?冬至时太阳在地平线露个头就不见了,气候严寒.春分时太阳正午高度45°,相当于地球目前南北纬68.5°,好在昼夜均分,也比较冷了.夏至日太阳位于天顶,炎热异常.秋分后又开始变得寒冷. 远古时期地球的黄赤交角比现在大,所以热带范围大,连南北极都欣欣向荣.由此在下开始想这个问题,选取了一个特殊角度.这么一分析,情况还不这么简单.
在下以为除了南北两极地区夏季气温明显升高以外,赤道和中纬度地区气温的年较差均明显加大,季节变化明显.赤道地区在春分秋分前后出现了两个炎热期,而夏至冬至前后的天气恐怕不是在下原先说的凉爽,应该算寒冷了.而中纬度地区更可怕,夏至前后太阳射,完全是热带气候;春分秋分太阳高度相当于目前南北纬68.5°,已经很冷了;而冬至太阳在地平线露个头就不见了,完全是极地气候.
远古时期地球的黄赤交角比现在大,所以热带范围大,连南北极都欣欣向荣.由此开始我们思考一下这个问题,选取了一个特殊角度.这么一分析,情况还不这么简单.
我们以为除了南北两极地区夏季气温明显升高以外,赤道和中纬度地区气温的年较差均明显加大,季节变化明显.赤道地区在春分秋分前后出现了两个炎热期,而夏至冬至前后的天气恐怕不是在下原先说的凉爽,应该算寒冷了.而中纬度地区更可怕,夏至前后太阳射,完全是热带气候;春分秋分太阳高度相当于目前南北纬68.5°,已经很冷了;而冬至太阳在地平线露个头就不见了,完全是极地气候.
如此看来,在中高纬度冬天青蛙、恐龙等变温动物恐怕得练就一身超凡的冬眠本领才能混下去,而夏天就只能整天闷在水里才能不晒脱皮.即使在赤道,到了冬天它们也得冻得打哆嗦.如此水火交攻,能够繁衍下去的个个都是烈火金刚.唯独美了北极熊和企鹅,夏天能休个暑假.黄赤交角实际上是变化的,从22度到24.5度,四万年一个周期,就是这么小的改变产生了回归线漂移,可见黄赤交角对地球有多么大的影响!
黄赤交角变化不影响地球接受的总辐射量,但各纬度辐射量分布要受很大影响.据计算,当地轴倾斜度增大1°时,在极地年辐射量增加4.02%,而在赤道却减少0.35%.
此外影响气候的还有地球公转轨道偏心率的变化以及近日点的进动.地球公转轨道偏心率是在0.00—0.07之间变动的,其周期约为96000年.现在的偏心率等于0.0174,南半球比北半球年平均多接收6.7%的太阳辐射.偏心率的最大值为0.07,此时两半球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量相差28%.
地球每58年推迟一天到达近日点,近日点的进动周期是20000余年.目前地球每年1月3日或4日到达近日点,如果近日点跑到6-7月,那么夏天北半球离太阳更近,但夏天缩短,冬天则更冷更长.
如果地球不幸处于黄赤交角最大值,偏心率最大值,近日点又在6-7月,那北半球低中纬度地区就惨了!

黄赤交角的变化趋势是怎样的? 关于黄赤交角与昼夜长短变化的问题黄赤交角变化是因为公转轨道发生变化?黄赤交角变小的话,南北半球的昼夜长短怎么变化?原因是什么? 当黄赤交角增大时,五带有怎样的变化 黄赤交角的度数大小变化的原因 关于黄赤交角与五带划分请问:如果黄赤交角变大一度,那五带将有怎样的变化?变小一度呢?请千万说明原因 黄赤交角在如何变化?我知道黄赤交角变化对地球的影响,也知道如果黄赤交角变大或变小对地球产生的后果,我只想知道黄赤交角的变化规律,就是多少年怎样变化,变化的量是多少,不要假设和 黄赤交角的变化受什么影响? 黄赤交角有什么作用它是变化的吗 黄赤交角在现实中会真的变化吗 黄道与地轴的交角黄道平面与迟到的交角是黄赤交角,那黄道平面与地轴的交角呢?是叫地偏角么?另外黄吃交角是会变化的么黄赤交角的余角名字叫虾米!1黄赤交角会变化么!麻烦对题一点谢谢 黄赤交角在地球一年的公转中一直变化的吗,若不是,是怎样变化的什么时候较大,什么时候较小 黄赤交角的意义 黄赤交角问题当黄赤交角变大时,极昼极夜的范围会有变化吗?有的话是怎么变? 黄赤交角黄赤交角是不变的吗?啥时候变大,啥时候变小? 黄赤交角变大时和黄赤交角变小时热,寒,温带的变化,画图说明 黄赤交角如何变化? 如果黄赤交角缩小至20°,五带的范围分别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如果黄赤交角变大或变小,回归线和极圈的度数怎样变化?拜托了,帮帮小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