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减少秦巴山地的地质灾害损失?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8 23:45:18
如何减少秦巴山地的地质灾害损失?

如何减少秦巴山地的地质灾害损失?
如何减少秦巴山地的地质灾害损失?

如何减少秦巴山地的地质灾害损失?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实施地质灾害的防治目标,首先要有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有力领导,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并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采用切实有效的措施,地质灾害防治的措施主要有:行政管理措、规划管理措施、规章制度措施、科普教育措施、监测预报措施、避让撤离措施、抢险救灾措施、工程治理措施、绿化植被措施及经费保证措施.
一、行政管理措施
根据市政府“三定”方案和《镇江市地质环境监督管理办法》规定,市地矿行政管理部门行使地质环境管理和地质灾害防治的政府职能,具体负责制定本市地质环境保护计划和措施,监督检查有关部门和单位的地质环境保护工作;参于对工业经济开发区、重大工程的选址,以及负责对坡地、坡脚及河道两侧的工、民建筑的地质环境进行论证及审批;组织地质环境勘查评价成果的验收;负责对各类地质灾害进行预测预报;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地质环境、灾害治理方案论证和审定;对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的勘查、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的资质进行管理;参于地质灾害的整治.
市城建、规划、国土、公安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积极配合市地矿行政主管部门做好地质环境监督管理工作.
二、规划管理措施
镇江地质灾害分布广泛,灾情严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涉及很多方面,开展这一工作必须动员全社会的力量.编制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是防治地质灾害的重要的内容.1996年,市政府将城市地质灾害规划纳入了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市地矿行政主管部门要对防灾规划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随着地质环境改变及时修改防灾规划.
随着镇江城市建设迅速发展,为有效避免地质灾害,在进行区域性国土整治和重大工业经济项目选址,确定工业经济开发区、自然保护区、地质地貌旅游区,必须进行地质环境勘查评价,查明地质环境条件和地质灾害隐患,制定利用和保护地质环境的措施.
在山坡、山脚、河道两侧等容易诱发环境地质灾害的地区进行工、民建筑或景点建设时,市地矿行政部门必须严格把关,查实确定无灾害隐患或采用了有效措施后,方能同意其进一步到规划部门办理规划建设手续.
城市山林是镇江的标志,要强调城市山林保护的原则,严禁任何形式的挖山建房、开山挖土,以保护山体不被蚕食.要制定一系列的政策,逐步退房还山,退房还绿,改善人民生活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镇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三、规章制度措施
严格的规章制度是斜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关键.近年来,中央和各级政府十分重视斜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国土资源部于1999年出台了《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江苏省于1999年5月以来第154号省长令颁布了《江苏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镇江则于1992年7月出台了全国地级市第一个地质环境管理方面的行政措施《镇江市地质环境监督管理暂行办法》.1996年,镇江进一步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制定出台了《镇江市城区斜坡地质灾害防治规划》,1998年12月,市政府发布了《关于禁止在市区山体上新建、扩建工业、民用建设的意见》.1999年4月,又出台了新的《镇江市地质环境监督管理办法》.2000年8月底,市政府进一步转发了《江苏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这些法规措施是开展斜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基础.市地矿局是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的行政主管部门,应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认真贯彻执行地质灾害防治的法规和政策,加强管理,严格执法,不断总结提高,开创我市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工作新局面.
四、科普教育措施
科普教育包括改正内容:
(一)市地矿主管部门与市斜坡地质灾害防治指挥部每年定期对四级斜坡地质灾害监测预报网络有关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
(二)利用电视讲话、专题报道、报纸广告、标语横幅、散发宣传资料等形式向全身人民宣传斜坡地质灾害抗灾知识和国家有关地矿法律法规.
(三)在每年“4.22”地球日期间集中宣传地质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知识.
(四)开辟市二中、云台山西北坡、江照庵后山等滑坡治理样板点,组织广大中小学生和市民代表现场参观、现场讲解.
要采用一切行之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加大宣传力度,使人人知法、懂法、守法,使全社会都关心地质防治工作,形成良好的地质环境保护氛围.
五、监测预报措施
(一)监测
监测可分为宏观和微观监测两种,前者是通过人的感观系统直接搜集变形破坏体的形变与位移或异常现象,后者是借助仪器监测感观系统难以猎取的各种信息.宏观监测可以采用简便的方法派专人定时测量变形破坏的水平、垂直位移、观察滚石、掉块、地陷、地下水露头(泉)、地表炎的量变、色变、地动、地音、地表建筑物或植物的位移.宏观监测具有经济、简便、直观、容易推行运用,且信息可靠的特点.只要及时分析前兆信息,是可以作出临滑坡预报的,地质灾害也能减少到最低限度.
微观监测一般应选择危害严重、规模较大的灾害点进行,常用方法有大地形变测量法、全自动边坡监测系统,或单一的灾害应变仪、声控器等,借助仪器获得变形破坏体的形变、应变、地下水位等变化.此种方法所获取的信息具有准确、连续、定量的特点,但专业技术性强,费用大.
镇江地质灾害严重,涉及面广,应以宏观监测群防群测、专群结合措施为主,微观监测为辅.
(二)预报
市地矿部门根据监测资料向有关单位发布滑坡中长期、近期和临滑预报.重大滑坡预报须经市政府批准后发布.
六、抢险救灾措施
当出现滑坡险情时,市斜坡地质灾害防治指挥部应采取以下防灾措施:
1、汛期召开会议,向各部门领导通报险情,安排专人值班,做好抢险救灾应急预备工作;
2、出现滑坡险后,立即召开指挥部全体成员会议,决定应急防范撤离方案,明确各部门的责任人和任务,并派专人日夜现场值班;
3、市地矿部门确定滑坡险区范围、撤离区域和临时应急措施;
4、区(县)人民政府负责落实撤离安置工作;
5 公安部门、武警战士组成巡逻小分队,一方面逐家逐户检查撤离情况,督促居民迅速撤离,另一方面设立警戒,严禁闲杂人员进入滑坡险区;
6、交通运输、供水供电、邮电通讯、消防卫生等部门根据各自职责配合做好抢险救灾工作;
7、汛期结束险情排除后,撤离人员在指挥部统一指挥下,有秩序返回住地,并做好善后清查登记工作;
8、当地质灾害不可避免发生后,组织保护现场,力争使损失降到最小.善后工作应对地质灾害所造成的灾害损失作出评估.
9、区、街道、居委会三级斜坡地质灾害机构应密切配合市斜坡地质灾害防治指挥部做好各项防灾、抗灾、救灾工作,其主要任务是负责监测预报、搬迁撤离工作.
七、工程治理措施
目前我国对地质灾害的治理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常用的方法有:避(即躲避、绕开、搬迁);削(减载、削坡、清除);排(钻孔排水、地表排水、爆破排除危岩、地面防渗、平硐排水、竖井排水、铺盖防渗);护(护墙、护坡、抛石反压);挡(挡土墙、锚杆、索链、抗滑桩、明硐)等多种多样的工程处理方法.这些方法可一种或几种同时使用.为确保工程质量,应严把勘察、设计、施工关,让有资质的单位施工,工程必须实行质量监理制.
八、绿化植被措施
山坡绿化对山体边坡稳定、沙土保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坚持不懈抓好山坡绿化工作,一方面有利于防止地质灾害发生,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美化环境.
每年市地矿行政部门应根据斜坡地质灾害治理方案实际情况,制定保护山坡山体的绿化措施和计划,并报绿化管理部门审议备案.要通过对市区山体的综合治理和保护,用一个不太长的时间,使市区市郊的山体的逐步绿救起来,使镇江成为名符其实的“城市山林”.
九、经费保证措施
地质灾害的勘查、防治经费应列入各级财政,实行专项管理和专款专用.地质灾害勘查、防治经费计划由市地质灾害防治指挥部负责编制并报分管市领导审批后报市财政进行平衡后列入下一年度预算.同时,地质灾害治理经费应采取多渠道筹集的办法,应本着谁诱发、谁出资、谁受益、谁出资,谁管辖、谁出资的原则,广开筹资门路,切实解决治理经费问题.

第三节 各类地质灾害防治对策
一、土体滑坡的防治对策
土体滑坡是指第四系残坡积物及基岩风化层,在内外营力的作用下而产生的滑坡,这是镇江最主要的滑坡类型.土体滑坡的形成,与水有很大系.由于水作用于斜坡土体,使土体软化,降低C、Ф值,因此在防治土体滑坡时:
(一)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排水:排水可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排除.排除地表水,可在滑体的集汇水部位修排水沟,在滑坡后缘及两侧修环形截水沟,在滑体上修“∧”型排水沟,或顺坡向修排水沟.排除地下潜水,可采用钻孔排水,可打垂向孔、斜向孔、水平孔,视条件还可打平硐,铺盖反滤层等.其目的是排除滑体上的地表水及地下水,使斜坡土体保持干燥状态,增大抗滑力,减小下滑力.
(二)削坡减载护坡:对于那些因坡角太陡,而形成重力卸荷型的土体滑坡可采用此方法,将滑体后缘土体削去部分,使斜坡坡角变缓,上部重量减小,必要时辅之心护坡,以得斜坡的稳定.
(三)挡土墙:对于某些规模小,因切蚀斜坡前缘而形成的滑坡,可采取修建挡墙的方法,斜坡上修排水沟,起先护坡处理.(见下表)
(四)抗滑桩:对某些规模较大的土滑坡,在挡土墙难以的当的情况下,可在滑坡体的前缘或其它适当部位设置桩,或采用桩墙结合的方法,可实现滑坡挡土的理想效果.
(五)限制或控制在滑体上进行工民建工程.
(六)搬迁:对于某些治理不经济,或其它原因不能实施治理的滑坡点,可进行搬迁,将居民异地安置.
总之,土质的防治对策是多种多样的,上述工程处理方法在处理滑坡时,一般是几种方法同时使用,以达到使滑坡稳定的目的,倘若处理难度较大,且治理费用高,一时难以治理的,应加强监测预报,一旦出现险情,再予以迅速搬迁撤离.

土体滑坡整治工程措施表
抗滑工程
减 滑 工 程
其它


排除地下工程
排除地表
水工程
削方减重


挡 抗 竖

土 滑 并

墙 桩 桩
截断地下水工程
排 除 深 部
地 下 水 工 程
排除 浅层
地下水工程

表水沟
防渗工程

焙烧电渗加固
绿化植树



平钻孔
集水井

排气工程
泄水涵洞
主体排水工程
暗沟

明暗沟
水平钻孔



二、岩石滑坡的防治对策
岩石滑坡是滑体发生于基岩中,滑坡面可切岩层或顺岩面滑坡.顺层滑坡可采用在人为切坡的陡坎处修挡土墙,在滑坡前缘及中部打锚桩,在滑体上排水.修挡土墙打桩均应经过详细调查,并作试验,进行详细计算评价后,确定挡土墙基脚深度、墙体厚度和坡角,桩的数量、集团、桩径、埋深和配筋等.而对于岩石滑坡的监测,主要是监测滑动面裂缝的位移情况、水平及垂直位移量、位移方向、位移速度等.同时还应监测井的水位、水温、水质、水量等情况,监测前缘岩土体鼓丘是否增大,地面是否倾斜等多方面的变化情况.认真分析滑坡的变形发展趋势,预测是否会产生滑动,及时预报,以防不测.
三、山体开裂及危岩的防治对策
镇江市区山体因长期风化剥蚀且岩石本身受构造运动的影响较为破碎,故危岩较多,大多分布在云台山北坡、金山、焦山、北固山等山体,对于此类地质灾害应以监测预报为主.其监测内容为裂缝的发育情况,裂缝的宽度、深度、长度、裂缝的变形速度,用简便方法设立监测点,在裂缝两侧立固定标尺,定时进行危岩的垂向位移观测,可用某一定点进行对比观测.在雨季应加密观测,对某些规模小的灾害点,可采用人工爆破或人工排除手段清除危岩.对某些危岩可用挡墙或护坡支撑,或用锚杆固定,钻孔灌浆等方法加固,如出现大规模的危岩崩落,则危险区内居民可考虑搬迁撤离.
四、塌陷的防治对策
塌陷一般为岩溶塌陷和采矿塌陷,镇江至今尚未有岩溶塌陷,而采矿塌陷则时有发生,如我市韦岗铁矿和煤矿等地下开采的矿山,防治采矿塌陷的方法一是要尽量选择安全的采矿方法和采矿深度;二是对采空区进行回填及安全柱的科学处理;三是加强采矿区地面沉降监测;四是当地面沉降到一定程度时撤离沉陷区居民.
五、尾矿堆的防治对策
矿山尾矿堆因堆积过高,形成过陡的堆积边坡,或因选址不当,在原剥蚀斜坡上堆积过量矿渣,在大量降雨等因素作用下,因自重影响,在堆积层与岩石斜坡间产生滑面,形成滑坡.较为典型的有东风煤矿和伏件山煤矿煤矸山滑坡.防止尾矿堆滑坡一是要选址得当,要尽量避免堆放在顺层的斜坡上,二是不能堆积过高、过陡,三是堆积要尽量远离建筑物和人群.
六、泥石流的防治对策
泥石流往往与土体滑坡、滑塌同时发生.当出现土体滑坡时,大量降雨汇集后夹带泥土顺沟冲下,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我市因山体不高,山坡汇水面较小,大规模的泥石流不易产生,但在连续大雨等降水集中过程中,容易产生小规模泥石流.防止泥石流的主要方法有:
(一)搞好山坡绿化,避免水土流失.
(二)对汇水面较大的山坡进行地表排水截水工程.
(三)对采矿弃渣、工程建设弃土,不能随意在山坡、沟谷堆放.
(四)避免人为因素诱发新的滑坡、滑塌产生.
(五)规划建设管理应避免在沟谷山脚建设工业、民用建筑.或建设时在靠山一侧建造挡墙、水沟等排、截水工程.

在我国重点经济建设片区中,有一部分位于泥石流灾害较严重的山区。现根据前述泥石流灾害发育规律和发展总趋势,从分析各地区自然地质条件、社会经济状况、现有灾害程度及未来经济建设的发展方向和特征出发,定性预测这些片区90年代泥石流灾害程度的变化趋势。
1. 辽东南片区 区内矿产资源丰富、工业基础雄厚,交通网密集,自然条件较有利于1977—1981年这几年中,其他年份以小灾为主。今后本区的发展将...

全部展开

在我国重点经济建设片区中,有一部分位于泥石流灾害较严重的山区。现根据前述泥石流灾害发育规律和发展总趋势,从分析各地区自然地质条件、社会经济状况、现有灾害程度及未来经济建设的发展方向和特征出发,定性预测这些片区90年代泥石流灾害程度的变化趋势。
1. 辽东南片区 区内矿产资源丰富、工业基础雄厚,交通网密集,自然条件较有利于1977—1981年这几年中,其他年份以小灾为主。今后本区的发展将仍以采矿等重工业为主,人类经济活动强度大,故泥石流灾害进一步加重的危险性较大。
2. 晋西、陕北片区 黄土高原,暴雨型泥流十分发育,目前因尚未大规模开发,灾害损失不很严重。本区最大优势是能源丰富,地下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地面有黄河的水力资源。今后开发重点是煤炭和电力,以及高能耗的铝、煤化工等工业。随着本区的大规模开发,城镇工矿群落、道路交通网络将发展很快,人口也将迅速增加,若不加强防治工作,则泥石流灾害加重的危险性大。
3. 西宁—兰州片区 黄土高原泥流、泥石流强发育地带。今后建设重点是开发黄河上中游巨大的水力资源,并以此促进有色金属矿的开采和冶炼等重工业的发展,相应地要加速铁路、公路建设。大规模工程活动将赂条带状的河谷地区集中,泥石流灾害加重的危险性大。
4. 新疆天山北麓片区 冰川型和暴雨型泥石流较发育。本世纪将大力开展石油工业基地建设,电力、交通及各种项基础设施将相应发展,人口、工矿密度逐渐加大,泥石流灾害程度加重的危险性较大。
5. 达,人口也较稀,但灾害已相当严重。本区水力资源和矿产资源丰富,建设重点是大中型水电站和有色金属工矿业,将大力兴修公路和铁路,泥石流灾害程度加重的危险性大。
6.攀西—六盘水片区 本区集中了水能、煤炭、铁矿、有色金属等多种资源,号称“金三角”。从60年代开始开发,至今工矿业已初具规模,并兴建了交通干、支线,但总体开发程度仍很低。今后计划建成西南地区最大的能源、钢铁、色金属基地。其先导是大力修建铁路、公路。本区目前已是全国暴雨型泥石流最发育,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灾害主要分布在交通线两侧和新兴城镇工矿区。在进一步在规模开发的情况下,应大力加强泥石流灾害的防治工作,否则泥石流灾害加重的危险性很大。
结语
我国泥石流分布广泛,类型齐全,危害严重,地区差异明显。主要发育地带从横断山区向北至秦巴山区、黄土高原,然后向东西分为两支,东支沿太行山、燕山到辽东山地,西支经祁连山到天山山地,总体展布形式受控于我国几在构造体系的展布格局,略呈“Y”字形。
建国40年来,泥石流灾害造成的损失呈持续增长的趋势,与国家经济建设规模的增长同步相随。这说明几十年来的防灾减灾工作尚不能与国民经济发展对此项工作的客观要求相适应。80年代以来,泥石流灾情已经达到了相当惊人的程度,若不强化治理,90年代还有继续增长的趋势。在“国际减灾十年”期间,进行广泛宣传动员,号召全民自觉地保护生态环境,并用行政和法律手段制止破坏环境的行为;依据国家基建投资和国民经济增长速度,按适当比例逐步增加防灾减灾专项投资,大力加强此项工作等,是扭转泥石流等灾害高速增长趋势的必要前提。只要各个方面真正重视起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大幅度降低灾害损失是完全可以做到的。随着人们对泥石流研究程度的深入和科学技术和发展,最终必然能够控制泥石流灾害的发生。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