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庐山的云雾的文章回答完整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30 16:23:04
描写庐山的云雾的文章回答完整

描写庐山的云雾的文章回答完整
描写庐山的云雾的文章
回答完整

描写庐山的云雾的文章回答完整
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从庐山的景观中写出了一种哲理.我登庐山,看到不仅是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峰峰岭岭,更有千变万化、浮升流泻的蒸腾云雾.
身在庐山,辨不清庐山的真实面目,自然是缘于视角的限制,以此引申出的认识事物的理性比喻,更启人深思.而庐山云雾,也是难识庐山真实面目的自然因由.流传千古的李白的名诗"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写的是庐山秀峰景区共源分流的马尾瀑布和黄崖瀑布,其中透露出的依然是庐山的千仞之高和迷离如烟的飞云浓雾.
庐山巍立于长江侧畔,四面皆为开阔的远空,因水气蒸腾,一年四季,常云海绮丽--有时,峰身岭腰之间,浮云如白雪平铺,一望无际,有时,山峰与云海交错,云似白浪,银光闪耀,晨曦之下,云便绚丽生辉;峰谷岭凹之中,雾便升腾迷离.
庐山四季的云雾变幻,我无法一一观览.仲秋八月,我在庐山含鄱口看到的云蒸雾驰的景象,已经令我大开眼界,以至于产生惊心动魄的喟叹.
含鄱口,岭壑如口,位于含鄱岭中央,是庐山上车辆可直达观览的最高景区,势如汲含鄱阳湖水,故得名.这里,右侧是高达1474米的汉阳峰,为庐山的最高点,可远眺鄱阳湖浩渺,长江似带及诸岭峭立.据说,夜登汉阳峰,可以看到二百余公里之外的武汉市灯火.左侧是庐山第二高峰不老峰,海拔1358米,五峰屹立,状若五位老人并肩围坐,可俯视深谷险壑、鄱阳湖茫茫及万峰并立.置身含鄱口,从汉阳峰和不老峰之间远眺,脚下的鄱阳湖淡远缥缈,水势连天.
天朗气清的日子,我乘车径直登临含鄱口,在古松笼绕的山崖边,仰视左右两厢的五老峰和汉阳峰.因为距离尚远,两峰原本葱绿的山色淡成了一抹蔚蓝,峰峦雄伟,在远天凝定着浩大而厚重的气势.两峰之间的壑谷,浩浩漫漫,深不见底,正有浓雾飞升,静的山峰和动的云雾恰如奇妙的仙境浮现眼前.这就是庐山!这就是庐山云雾啊!我由衷地默默感叹.
我想品尝一番从含鄱口俯视鄱阳湖的感觉.因为团团云雾生发蒸腾,却望不清鄱阳湖的面目.然而,透过悠忽而过的薄雾,鄱阳湖方向的水波田畴仍然依稀可辨--由此,我真正体验到了含鄱口之高,体验到了庐山之高!此时,清爽的微风洗身而来,而山壑里的大团云雾,眼看着顺山势向上涌流,朝含鄱口奔腾席卷,含鄱口树、亭、人、车以及山石、道路,皆没入飞走的云雾之中.此情此境,真令人感觉仿佛超脱尘世喧嚣,身临洁净境界.庐山雾啊,庐山雾真使我"不识庐山真面目"了.庐山雄伟、雄壮、雄奇、雄丽,顶天立地般耸立在长江之畔、鄱阳湖之侧,而庐山云雾则为庐山群峰的雄浑态势,增添了一番飞流腾动的浩壮气魄.高峰深壑孕育了不息的云雾,云雾笼绕又与峻峰险谷相依相偎,云雾对于庐山是不可或缺的组合.常说拨开云雾方见真实,以此喻比对客观事物、客观规律的认识方法,确是铁律.而对庐山本身,云雾却不是浮泛的多余之物,生生不息的云蒸雾罩,的确是庐山一种真实.试想,如果没有阵势壮阔的云雾,庐山将会减弱多少富有动感和活力的韵味!庐山云雾与庐山群峰是浑然一体的.
细观庐山云雾,我又发现,这大自然的庞然之物,对于嵯峨的庐山峰峦和如织的激情游人,总是富有意味地造成一种瞬间,一种时机,让你必须去机敏地捕捉和把握.
五老峰那脉高隆的峰巅,犹如五位抵首相拥的老人的头颅,颇能启人产生一种沧桑生命的联想.更为有趣的是,有人发现,五老峰起伏凸凹的峰峦轮廓,酷似伟人毛泽东仰卧的侧面头像.我仔细析辨,果然不假,甚至连毛泽东唇下的那颗痣豆也明显的凸现出来.五老峰因此被称为伟人峰,也因此使游人产生一种神圣的景仰.当然,这种景致是从含鄱口望去的视角结果.五老峰既是庐山的一处胜景,其伟人形象又是那么逼真地天然巧成,登临含鄱口的人们,莫不以五老峰作衬,拍摄一张难得的纪念照片.但五老峰下的山壑里总是云雾浓浓,因为空谷生风,那密云浓雾,总是在含鄱口与五老峰之间的空际里流泻,成为境头前的遮挡,使五老峰忽隐忽显,扑朔迷离.这,就不得不逼使你去捕捉,捕捉那云开雾断,峰峦显现的瞬间.
在含鄱口观庐山日出,自是一番登高望远、开阔胸襟的际遇,但因为云雾缭绕,此处的日出胜景也十分难得,你不得不付出时间的代价,耐心等待.这,也是一种时机的把握.期望总如烈火一般炽热,希冀中的亢奋总如波浪一般激越;希望之中总有耽忧、焦虑,忧虑云锁雾挡,丧失时机,你必须机敏捕捉和善于把握那个暂短的瞬间.庐山云雾的这一重启示,形象而生动,鲜明而活脱.
在庐山,不能不品味一番毛泽东的名诗《七律·登庐山》:"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长久以来,这首诗我张口能诵,由衷赞爱,深深被诗中充溢的一代伟人的至高思想境界和博大革命气魄所感动.来到庐山的时候,我却发觉原先对《七律·登庐山》的理解非常浮泛.在庐山的峻岭危崖,面对翠秀的群峰叠岭和山外的低川矮原,可以极目,可以纵想,一种身临高巅,饱览山河的壮阔之感油然而生,胸襟为之阔展,心怀因之宽远.这种感觉当是一种境界的提升.只要登上庐山,你便居于一种高度.伟人毛泽东的胸怀抱负,自在常人不可相比的高度,伟大革命家的思想高度与巍峨庐山的自然高度融融而合,气远势阔的诗篇的产生,便气吞环宇,盖世独有.我来庐山,不独是为观光游览,还想体味一番触发、产生《七律·登庐山》的壮阔氛围.我的确是体味到了.在庐山吟诵毛氏名篇,诗句的境界活现而出,对我原先粗浮浅泛的理解,对我这个普通公民的心灵,都无不是一种重要的超度.我深感,我原先对毛诗并非切肤的浅层领会,却如隔了一层云雾啊.而今,我在庐山重吟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章,心怀的充实和情感的兴奋便弥足珍贵.
庐山不仅是一座自然的名山,而且是一座政治的名山和思想的名山.庐山的名字与中国共产党人的一次重要会议和几位著名领导人的名字叠合一起,这里曾经发生过的政治云雾和思想云雾,给予人们的历史思索尤为深重.庐山会议会址那粗石雕砌的古旧建筑,在雄伟的山峦之中凝重而醒目,如今已成为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伟人毛泽东在庐山的足迹,以及他借题庐山风物的诗情吟咏和以庐山作景的云雾存照,仍然成为后人游历庐山时引以为自豪的情趣所在.毛泽东写过庐山的暮色、劲松,又在庐山的险峰、乱云中拍摄过气度从容的彩照.我有幸在含鄱口危耸的石岗和佛手岩险要的岩尖,觅寻到了毛泽东以五老峰作衬和靠竹椅而坐的留影处.我看到,在这里游人们的兴致格外浓厚,皆以在此能有自己的留影而满足,流露出的自然是对领袖人物的崇敬和爱戴.
庐山伟峨,气象浩荡,庐山云雾,情势磅薄.此行我"跃上葱茏四百旋",在汉阳峰下,俯看云腾雾卷,鸟瞰江西平原,大有开襟壮怀之得.我踏着苏轼、李白的韵律而来,怀着伟人毛氏的气韵而归.辞归庐山,壮美的庐山云雾依然在我心中腾卷翻飞

好啊,美啊。我知道这些没用的,但对我说有用!

那儿却实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