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人教版历史下册的复习题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9 16:52:26
九年级人教版历史下册的复习题

九年级人教版历史下册的复习题
九年级人教版历史下册的复习题

九年级人教版历史下册的复习题
九年级下册历史复习题
命题人:民兴中学 刘小红
一、 选择题
1、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作为新能源登上历史舞台的是( )
A、电力、石油 B、电力、煤炭 C、煤炭、石油D、木炭、水能
2、在中文译名为“奔驰”的汽车是由哪位发明制造的
A、爱迪生 B、瓦特 C、史蒂芬孙 D 、本茨
3、使电能进入千家万户普通百姓家中的发明是( )
A、留声机 B、电灯C、电报D、电影
4、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首次成功实践的社会主义革命是
A、俄十月革命B、巴黎公社C、拉美独立运动D、启蒙运动
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第一次世界大战首先在德国、波兰两国间展开
B、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同盟国一方作战的有奥匈帝国、意大利
C、参加巴黎和会的国家中没有俄国、德国
D、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的国家有中国、美国
6、小明同学设计了四个历史小论文的题目,其中出错的是( )
A、瓦特与蒸汽机 B、英国与三国贸易
C、威尔逊与《国家工业复兴法》 D、亚历山大二世与1861年改革
7、对法西斯国家采取纵容政策,致使“二战”爆发后自食其果很快被德占领的国家是( )
A、英国 B、法国 C、苏联 D、美国
8、苏德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是( )
A、斯大林格勒战役 B、中途岛战役 C、阿拉曼战役 D、诺曼底登陆
9、历史上明确规定台湾必须从日本殖民地统治下回归中国的国际文件是
A、《九国公约》 B、《德黑兰宣言》 C、《开罗宣言》 D、《雅尔塔协定》
10、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
A、正义力量的携手联盟 B、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C、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 D、美国使用原子弹
11、二战后联合国大会通过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一个犹太国家和阿拉伯国家的决议,但至今阿拉伯国家一直未能建立起来,其直接原因是( )
A、三角贸易的影响 B、阿以冲突
C、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对抗 D、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12、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是( )
A、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 D、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13、下列关于冷战后国际政治格局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暂时形成“超多强”的局面
B、朝着多级化方向发展
C、新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已经定型
D、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已成为促进世界格局多级化的重要力量
14、罗斯福新政为后来资本主义国家提供的宝贵经验是( )
A、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国家干预经济
C、实行计划经济 D、实行国有化制度
15、二战期间,盟国召开了四次重要的国际会议,其中对战后世界格局的形成影响最大的是( )
A、开罗会议 B、德黑兰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波茨坦会议
16、下面是巴黎和会上四个国家的代表说的话.其中体现了美国意志的是( )
A、“我有的是钱,你们都得听我的!”
B、“借给我钱可以,想当老大你还嫩了点!”
C、“应该把那条腿也打断,让他永远也爬不起来!”
D、“等老子伤好了再跟你们算帐!”
17、下列有关两极格局评述中,揭示出本质特征的是( )
A、出现了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对峙
B、成立了国际协调机构——联合国
C、重新划分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
D、意识形态不同的超级大国在全球的争霸和对抗
二、材料解析题
18、材料一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苏联两国都走上了进行全球争20世纪
80年代,美苏控制世界的能力下降.美苏关系由对抗转为对话,从紧张走向缓
和.东欧发生剧变以后,1991年华沙条约组织解散,同年年底苏联解体.以美
苏对峙和东西方冷战为特征的旧世界格局不复存在了.
材料二 1991年,海湾战争爆发.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出兵,
轰炸南联盟,我驻南使馆也遭到轰炸,造成重大物质损失和人员伤亡.2001年4
月1日,美国飞机撞毁我战机,我飞行员王伟壮烈牺牲,事后,世界人民对美国
的这一行径进行了强烈谴责.
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请你说说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对世界产生的重大影响.
(2)材料二说明世界新旧格局交替过程中出现的什么问题?
(3)当代世界人民面临的两大课题与重大任务是什么?
三、简答题
19、日本是当今亚洲乃至世界的强国,它的历史发展道路是十分引人注目的.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7世纪时,日本进行了一次什么改革使本国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19世纪中期,面临西方国家入侵,日本采取了什么措施摆脱了危机又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战败,经济陷入崩溃.但到20世纪70年代初,日本又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战后日本迅速崛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从促进国家发展来看,以上史实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