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执着性格对我们的人生有何启示 论文 500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7 18:11:37
孔子的执着性格对我们的人生有何启示 论文 500字

孔子的执着性格对我们的人生有何启示 论文 500字
孔子的执着性格对我们的人生有何启示 论文 500字

孔子的执着性格对我们的人生有何启示 论文 500字
由简入繁者,孔子;
由繁入简者,老子.
由简入繁,为"功";
由繁入简,为"德".
文明繁多,孔子"功"大;
精神简单,老子"德"高.

孔子能作为中国文化的最佳代表吗?
随着中国实力的发展,人们慢慢的也开始希望能在国际上听到有自己气息的声音。于是在老外们熟悉的名字中,他们找到了孔子。并认此为自己的文化、传统、精神的渊源
但是我们寻找到的这个代言人,即使在我们自己眼里,似乎也只是一个苍白的符号。总有点觉得是一汪表面优美,却浅浅的池塘。若要去探索,却乏善可陈
每当读到一些古文,一些刻板的、忠厚中透露着迂腐的“...

全部展开

孔子能作为中国文化的最佳代表吗?
随着中国实力的发展,人们慢慢的也开始希望能在国际上听到有自己气息的声音。于是在老外们熟悉的名字中,他们找到了孔子。并认此为自己的文化、传统、精神的渊源
但是我们寻找到的这个代言人,即使在我们自己眼里,似乎也只是一个苍白的符号。总有点觉得是一汪表面优美,却浅浅的池塘。若要去探索,却乏善可陈
每当读到一些古文,一些刻板的、忠厚中透露着迂腐的“君子”“孝道”“君臣忠义”的所谓经典故事,似乎在告诉人们,做一个“不合人性自然的好人”,逆反人的常性,是多么的“崇高”——难道这就是我们引以为豪的中华文化?难道这些想代表中华文化的“圣人”眼里,人生这么狭隘、功利?以至于我想起了那篇《病梅》,以病为美,以畸为美
我们不得不反思,为什么在那么多推崇中国文化的努力下,还有那么多年轻人,对中国文化嗤之以鼻?仅仅是叛逆吗?还是我们现在的所谓中国文化真的有问题?
——拂去这沸沸扬扬的混浊的“祭孔”——其实我们时常隐约能感受到另一种中华文化的、清淡而深刻智慧的气息——去除了那种混浊的野心,去除了人为做作:“物极必反”“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每一个词都涉及到可能一生才能有所理悟的内涵
这就是老子的道德经,一本几千字的小册子,被托尔斯泰称之为“对自己一生影响最大的书”,也被盛产一流哲学家的德国哲学界奉为经典,自叹不如
很多人说孔子是中国的柏拉图。他们确实似乎有相似,但是孔子明显缺乏柏拉图的真诚、勇敢,更没有奠基出整个现代西方科学界的魄力和魅力。把孔子说成是“东方的柏拉图”是多么的勉强!多么的迎合西方的标准,多么的对自己的文化不自信!?这恰恰显露了我们依然在用别人的眼色来看待自己,来迎合别人,显露了文化上的自卑——本质于对自己真正深刻文化的无知

收起

孔子能作为中国文化的最佳代表吗?
随着中国实力的发展,人们慢慢的也开始希望能在国际上听到有自己气息的声音。于是在老外们熟悉的名字中,他们找到了孔子。并认此为自己的文化、传统、精神的渊源
但是我们寻找到的这个代言人,即使在我们自己眼里,似乎也只是一个苍白的符号。总有点觉得是一汪表面优美,却浅浅的池塘。若要去探索,却乏善可陈
每当读到一些古文,一些刻板的、忠厚中透露着迂腐的“...

全部展开

孔子能作为中国文化的最佳代表吗?
随着中国实力的发展,人们慢慢的也开始希望能在国际上听到有自己气息的声音。于是在老外们熟悉的名字中,他们找到了孔子。并认此为自己的文化、传统、精神的渊源
但是我们寻找到的这个代言人,即使在我们自己眼里,似乎也只是一个苍白的符号。总有点觉得是一汪表面优美,却浅浅的池塘。若要去探索,却乏善可陈
每当读到一些古文,一些刻板的、忠厚中透露着迂腐的“君子”“孝道”“君臣忠义”的所谓经典故事,似乎在告诉人们,做一个“不合人性自然的好人”,逆反人的常性,是多么的“崇高”——难道这就是我们引以为豪的中华文化?难道这些想代表中华文化的“圣人”眼里,人生这么狭隘、功利?以至于我想起了那篇《病梅》,以病为美,以畸为美
我们不得不反思,为什么在那么多推崇中国文化的努力下,还有那么多年轻人,对中国文化嗤之以鼻?仅仅是叛逆吗?还是我们现在的所谓中国文化真的有问题?
——拂去这沸沸扬扬的混浊的“祭孔”——其实我们时常隐约能感受到另一种中华文化的、清淡而深刻智慧的气息——去除了那种混浊的野心,去除了人为做作:“物极必反”“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每一个词都涉及到可能一生才能有所理悟的内涵
这就是老子的道德经,一本几千字的小册子,被托尔斯泰称之为“对自己一生影响最大的书”,也被盛产一流哲学家的德国哲学界奉为经典,自叹不如
很多人说孔子是中国的柏拉图。他们确实似乎有相似,但是孔子明显缺乏柏拉图的真诚、勇敢,更没有奠基出整个现代西方科学界的魄力和魅力。把孔子说成是“东方的柏拉图”是多么的勉强!多么的迎合西方的标准,多么的对自己的文化不自信!?这恰恰显露了我们依然在用别人的眼色来看待自己,来迎合别人,显露了文化上的自卑——本质于对自己真正深刻文化的无知
用一个看起来光鲜的花瓶为旗帜,为中国文化的发扬造势,真的是明智的选择吗?我们自己的年轻人,已经出现的——发觉这花瓶背后苍白肤浅——所生的失望和厌恶——难道就不会出现在我们弘扬对象的外国人身上吗?
国外一些学术界,已经发现了以老子为代表的真正的中国文化的价值,而我们还在守着一个苍白、封闭而平庸的孔子。希望到最后,我们的文化精髓不会还需要靠外人来弘扬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