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急.(16 21:49:38)判断对错1.魏晋南北朝时期推行的九品中正制是一种以才德为标准的选官制度.2.北宋时期,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别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财权和军权.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3 20:38:20
特急.(16 21:49:38)判断对错1.魏晋南北朝时期推行的九品中正制是一种以才德为标准的选官制度.2.北宋时期,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别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财权和军权. 

特急.(16 21:49:38)判断对错1.魏晋南北朝时期推行的九品中正制是一种以才德为标准的选官制度.2.北宋时期,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别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财权和军权. 
特急.(16 21:49:38)
判断对错
1.魏晋南北朝时期推行的九品中正制是一种以才德为标准的选官制度.
2.北宋时期,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别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财权和军权.
 

特急.(16 21:49:38)判断对错1.魏晋南北朝时期推行的九品中正制是一种以才德为标准的选官制度.2.北宋时期,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别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财权和军权. 
都对

1、不完全对
中正的职权主要是评议人物,其标准有三:家世、道德、才能。家世又称“簿阀”、“簿世”,指被评者的族望和父祖官爵。中正对人物的道德、才能只作概括性的评语,称为“状”。 九品中正制创立之初,评议人物的标准是家世、道德、才能三者并重。梁朝史学家沈约甚至说它是“盖以论人才优劣,非谓世胄高卑”。但由于魏晋时充当中正者一般是二品,二品又有参预中正推举之权,而获得二品者几乎全部是门阀世族,故...

全部展开

1、不完全对
中正的职权主要是评议人物,其标准有三:家世、道德、才能。家世又称“簿阀”、“簿世”,指被评者的族望和父祖官爵。中正对人物的道德、才能只作概括性的评语,称为“状”。 九品中正制创立之初,评议人物的标准是家世、道德、才能三者并重。梁朝史学家沈约甚至说它是“盖以论人才优劣,非谓世胄高卑”。但由于魏晋时充当中正者一般是二品,二品又有参预中正推举之权,而获得二品者几乎全部是门阀世族,故门阀世族就完全把持了官吏选拔之权。于是在中正品第过程中,才德标准逐渐被忽视,家世则越来越重要,甚至成为唯一的标准,到西晋时终于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庶族”的局面。九品中正制不仅成为维护和巩固门阀统治的重要工具,而且本身就是构成门阀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到南朝时期,在中正的评议中,甚至父祖官爵的高低也无关重要,所重视的只是魏晋间远祖的名位,而辨别血统和姓族只须查谱牒,中正的品第反成无足轻重的例行公事。
2、对的。
参知政事:官名。又简称“参政”。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框密副使合称“宰执”。
枢密使: 官名。唐代宗永泰中始以宦官董秀掌枢密,掌接受表奏及向中书门下传达帝命。至宪宗元和四年(注:《资治通鉴》第一次出现枢密使一词),以梁守谦为枢密使。枢密使一职自此始。其后握权之宦官多以枢密使名义干预朝政,以至操纵君主的废立。至唐末昭宗时,权力更大,至直接指挥公事,侵夺宰相权力,借朱温之斩,尽诛宦官,始改用士人为枢密使。朱温(梁太祖)称帝,改名崇政使,以君主左右最亲信大臣任此职。后唐复称枢密使。宋代沿其制而稍加变通,以枢密使为枢密院长官,与同门下平章事等共同负责军国要政。
三司使:北宋前期最高财政长官。后唐长兴元年(930),始设三司(盐铁、户部、度支)使,总管国家财政。宋初沿旧制,三司总理财政,成为仅次于中书、枢密院的重要机构,号称“计省”,三司的长官三司使被称为“计相”,地位略低于参知政事。

收起

1.对
2.对

都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