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所谓的‘文景之治’是个什么样的都创造了什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3 00:18:16
历史上所谓的‘文景之治’是个什么样的都创造了什么

历史上所谓的‘文景之治’是个什么样的都创造了什么
历史上所谓的‘文景之治’是个什么样的都创造了什么

历史上所谓的‘文景之治’是个什么样的都创造了什么
文景之治是指中国西汉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汉初,社会经济衰弱,朝廷推崇黄老治术,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
文帝二年(前178年)和十二年(前168年)分别两次“除田租税之半”,即是租率最终减为三十税一.文帝十三年,还全免田租.同时,对周边敌对国家也不轻易出兵,维持和平,以免耗损国力.这就是轻徭薄赋的政策. 文帝生活也十分节俭,宫室内车骑衣服没有增添,衣不曳地,帷帐不施文绣,更下诏禁止郡国贡献奇珍异物.因此,国家的开支有所节制,贵族官僚不敢奢侈无度,从而减轻了人民的负担.这就是休养生息的政策. 汉文帝重视农业,曾多次下令劝课农桑,根据户口比例设置三老、孝悌、力田若干人员,并给予他们赏赐,以鼓励农民生产. 随着生产日渐得到恢复并且迅速发展,出现了多年未有的稳定富裕的景象.史称:“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汉书61食货志》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同时汉王朝的物质基础大大增强,是中国皇权专制社会的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是中国历史上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最高的盛世.文景之治也为后来汉武帝征伐匈奴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文景时期,重视“以德化民”,当时社会比较安定,使百姓富裕起来.到景帝后期时,国家的粮仓丰满起来了,新谷子压着陈谷子,一直堆到了舱外;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多年不用了,穿钱的绳子烂了,散钱多得无法计算了.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 文帝、景帝奖励努力耕作农民,劝解百官关心农桑.每年春耕时,他们亲自下地耕作,给百姓做榜样.他们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文帝在位二十多年,宫室、园林没有什么增加.他修建自己的陵墓,要求从简,不许用金银等装饰,只能用陶瓦. 主要措施 1、实行轻徭薄赋,减轻人民负担. 刘邦登基后,约法省禁,减轻田赋税率,“什五而税一”.汉惠帝时,下令“减田租,复十五税一”.可知刘邦在位的12年间,后期因国家财政上的需要,税率有所提高,但惠帝于汉高祖十二年即位后,马上恢复了原来的税率,使十五税一保持下来,即使吕后当政时也未见改变.汉文帝时,进一步降低田租的税率,按“三十税一”征税.这是中国封建社会田赋税率最低的时期,而且以后始终不变. 2、鼓励生产、发展经济,扩大税基,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在农业方面,多次下诏劝课农桑,按户口比例设置三老、孝悌、力田若干员,经常给予他们赏赐,以鼓励农民发展生产,还通过各种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人民开荒.在工商业方面,文帝“弛山泽之禁”,即开放原来归国家所有的山林川泽,从而促进了农副业生产和与国计民生有重大关系的盐铁生产事业的发展.文帝十二年又废除了过关用传制度,促进商品流通和各地区间的经济交往.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工商杂税收入逐步超过了全国的田租收入,也使政府有财力减免田租.汉景帝恢复与匈奴等周边民族通关市,发展边境贸易.在“异物内流,利不外泄”的原则下,取得了巨大的贸易顺差. 3、厉行节约,禁止浪费. 汉文帝提倡节俭,他在位期间,宫室苑囿,车骑服御,都无增加.他曾经想做一个露台,预算报上来,需要百金,他便放弃了这一想法.他说:“百金相当中产人家十家的财产总和了,我继承先帝的宫室,还常觉得羞耻,怎么能花百金建露台.”为了减免人民税负,他还减少自己的开支,裁减侍卫人马.汉景帝下诏不接受地方贡献的锦绣等奢侈物品,并禁止地方官员购买黄金珠玉,否则以盗窃论罪. 4、通过“贵粟”政策,提高农民收入. 农业的发展,使粮价大大降低,史载文帝时每石“粟至十余钱”.为了保证农民的收入,吸引农民重视农业生产,汉文帝君臣认为惟一途径就是提高粮食价格,对能够提供粮食者实行奖励.他们采取的策略是鼓励有钱人家购买农民的粮食,捐献给国家.对于能捐献粮食并运送到边境粮库的,国家按照捐献数额的不同赐予不同爵位,还可以赎罪.这样,边防要塞的粮食储备迅速充足了,接下来又进一步充实各郡县的储备.只要郡县储备足够一年所需,该郡县就可以免收农民田租.在这样政策的鼓励下,农民的收入保障了,负担减轻了,国家的储备也充足了. 5、实行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管理体制,逐步加强中央集权. 汉初鉴于秦朝极端专制之弊,在国体上实行了郡国并行制.最初对减轻中央财政的负担、缓解汉初的财政困难、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起着一定的作用.地方也能因地制宜的实行一些惠民政策,如齐国工商业发达,又有渔盐之利,便不征农业税.吴国则有铜山、海盐能获巨利,故无赋税.文景两代采取了上述一系列措施的结果,使当时社会经济获得显著的发展,封建统治秩序也日臻巩固.西汉初年,大侯封国不过万家,小的五六百户;到了文景之世,流民还归田园,户口迅速繁息.列侯封国大者至三四万户,小的也户口倍增,而且比过去富实得多.农业的发展使粮价大大降低,文帝初年,粟每石十余钱至数十钱.据《汉书·食货志》记载,汉初至武帝即位的七十年间,由于国内政治安定,只要不遇水旱之灾,百姓总是人给家足,郡国的仓廪堆满了粮食.太仓里的粮食由于陈陈相因,致腐烂而不可食,政府的库房有余财,京师的钱财有千百万,连串钱的绳子都朽断了.这是对文景之治十分形象的描述. 但是,文景时期的“与民休息”政策的目的是为了稳定和加强对农民的控制,进一步巩固封建统治,一些看来对农民有利的措施,实则对地主、商人更为有利.例如,文景减免田赋,地主获利最大,入粟拜爵,也有助于商人政治地位的提高.同时,文帝为求得政治上的安定,对同姓诸侯王的权势虽曾有所限制,但未能采取果断措施消除其动乱隐患;景帝三年(前154年)吴楚七国合谋叛乱(见吴楚七国之乱),与此当有一定的关系. 追问: 能不能简介一点 回答: 汉初休养生息政策的继续和发展,使中国出现了第一个治世.“文景之治”本质不是对农民战争的让步,而是鉴于秦亡于政所做的积极有为的调整,实施较为开明的政治,以达到巩固专政的目的,它是地主阶级求长治久安的意志表现,为汉武帝的大一统奠定了政治和物质条件. 追问: 那你说下西汉有没有椒房殿啊! 回答:
椒房殿是西汉时期都城长安的皇后所居住的正殿.之所以命名为椒房殿是因为宫殿的墙壁上使用花椒树的花朵所制成的粉末进行粉刷.颜色呈粉色,具有芳香的味道且可以保护木质结构的宫殿,有防蛀虫的效果. 又一说,是因为椒者,多籽.取其“多子”之意,故曰:“椒房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