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中清政府的腐败表现在哪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8 14:35:34
辛亥革命中清政府的腐败表现在哪

辛亥革命中清政府的腐败表现在哪
辛亥革命中清政府的腐败表现在哪

辛亥革命中清政府的腐败表现在哪
纪念辛亥革命看晚清政府的腐败和无能
  有资料记载,1982年9月,在西方素有“铁娘子”之称的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问北京,与邓小平就香港主权进行谈判.邓小平斩钉截铁地说:“如果到1997年还收不回香港,那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是李鸿章!”
  那么,晚清政府是什么样子呢?中国政府为什么不能成为晚清政府?请看下列资料: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很远.就最近的背景来说,必须指出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两件大事.甲午一役,中国败北,损失巨大.条约规定:中国割让台湾和澎湖列岛、辽南半岛,赔偿2亿两白银.由于俄法德三国干涉还辽,清政府被迫答应用3000万两白银赎回辽南半岛.条约规定2.3亿两白银要在三年内交清.清政府拿不出钱来,只好到俄法银行、英德银行借款,借3亿两白银,加上回扣、佣金,本息共借了六七亿两白银.
  《马关条约》以后,西方帝国主义列强看到蕞尔小国日本都能打败中国,大大刺激了它们的侵华欲望.它们以为中国已经躺在“死亡之榻”上,谁都想来分一点财产,于是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八国联军的侵华,就是西方列强企图瓜分中国的疯狂举动.其结果是1901年9月《辛丑条约》的签订.《辛丑条约》对中国的损害,这里只列举两条:一条是赔款,规定赔款4.5亿两白银,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白银.再一条是在中国境内驻兵.不仅北京的东交民巷使馆区要由外国驻兵,且由北京至山海关共12处地方由外国驻兵.美国学者马士在《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一书中评价说,《辛丑条约》签订以后,中国的国家地位低到不能再低的程度了.
  《辛丑条约》带给中国的损失和屈辱,是自《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在条约谈判过程中,列强感到无论是单独一国还是多国都无力统治中国,便放弃了惩罚慈禧太后的设想,扶植慈禧太后继续统治中国.1901年2月,清廷在批准奕劻、李鸿章报送的,由列强提出的《议和大纲》时,感激涕零.慈禧借皇帝的名义发布上谕说:“今兹议约,不侵我主权,不割我土地,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为了感激列强不杀之恩,上谕特别提出:“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这句话,是以朝廷的名义,以“一切委曲难言”的心态,向“尔天下臣民”“明喻”的.这句话与后来革命派常常引用的“宁赠友邦,勿与家奴”是一个意思.这是以国家的物力、财力求好于侵略者的表示.说朝廷卖国,莫过于此了.
  这就是历史.现在我们回忆邓小平说的话“如果到1997年还收不回香港,那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是李鸿章!”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怎么避免成为晚清政府,怎么避免成为李鸿章,怎么避免“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丑恶在中华大地上重演,是我们不可回避的问题.当年年轻的邹容就是在看到了这个无耻地提出“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上谕”之后,于1903年写下了脍炙人口的《革命军》,大声疾呼地号召革命;青年革命家陈天华也是在这时候写下了著名的《警世钟》、《猛回头》的通俗宣传品.陈天华认为,清政府已经成了“洋人的朝廷”,这个朝廷,只不过替洋人做了个“守土官长”.这样的朝廷,还有存在的资格吗?
  我们现在纪念辛亥革命,纪念邹容和陈天华那样的先驱,就应该正视当年晚清政府的腐败和无能.就应该看到“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对中华民族的危害之深重.就应该看到“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正在以某种方式在某些领域里复活.其危害与辛亥革命爆发前有某种程度的相似.是再次敲响《警鞍钟》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