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和哥伦布的航海技术比较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11 00:25:09
郑和和哥伦布的航海技术比较

郑和和哥伦布的航海技术比较
郑和和哥伦布的航海技术比较

郑和和哥伦布的航海技术比较
郑和七下西洋的历史价值历史意义毫无疑问是伟大之至的.在当时他的航海绝对是空前的,以至于在后来的相当长时期内无人能超越其上.所以说,郑和的航海活动在当时达到了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增进了亚非各国人民对中国的了解,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丰富了中国人民对海外的地理知识,促进了中国和世界的贸易发展.这些都是无可置疑的.但是,在世界航海史上,有一位伟大的航海家哥伦布和正和具有相当的可比性.哥伦布的航海活动要比郑和晚了87年,把这两位航海家做一番比较,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彼此的差距和共同点.
  下面我们简单地做一下比较.
  从航海时间来说,郑和首次航海是在1405年,哥伦布是1492年,差了87年;从航海次数相比,郑和七下西洋,哥伦布四次航海到西印度群岛及美洲大陆;郑和航海的目的前三次是为了明王朝的“声威”,后四次是开辟新航路,让自古罕通中国的海外国家重泽而来并“宾服”于中国.哥伦布航海的目的是想寻找一条从西方通向中国印度和日本的新航线,寻找《马可波罗游记》中的黄金宝物;从航海规模来比较,哥伦布远逊色于郑和.郑和历次远航随员均达28000人之多,包括行政官员、军事人员、航海技术人员、船舶修理工匠、管理人员、杂务人员,船队一般由63艘大、中号宝船组成,大号宝船长44丈4尺宽18丈;中号宝船长37丈宽15丈,加上其它类型的船只,如座船、钱船、粮船、水船,每次出驶其乘百余艘.其中第一次航海船只208艘,为七下西洋之最.而哥伦布四次航海就显得十分“寒酸”了,四次航海总共才有30艘大小船只,船员总共1760余人,装备及人员配备远不及郑和的船队.从航海技术比较,郑和也不次于哥伦布,郑和把传统的海上对星发展为较先进的牵星过洋,配备罗盘定向测定针距,《郑和航海图》更是当时最先进的航海技术成果.
  经过以上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哥伦布的航海远不及郑和阔气,其规模远不如郑和的庞大.但从航海结果来看,哥伦布作出了地理大发现的伟大成就,而郑和却没有,仅此一点,哥伦布在世界航海史上的地位就远远超过了郑和,至今人们说起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大陆无不敬佩之至,哥伦布在现代地理学及航海学的地位无可争议.值得一提的是,郑和之后中国再也没有一位航海大家出现,而是闭关禁海,彻底关上了通向世界的大门,而哥伦布之后西方航海大家辈出,环球旅行此起彼伏.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如此差距?要回答这个问题,还需要从另一个角度对这两位航海家进行一番比较.
  前面的比较可以说是在“硬件”方面的比较,这方面哥伦布输给了郑和,但从二人的科学知识这个“软件”来比较,则郑和与哥伦布有着本质的不同.在郑和的头脑中,根深蒂固的是“天圆地方”,郑和压根就不知道地球是圆的这个起码的科学知识,在“天圆地方”的认识指导下,郑和深信“越走越远”.指导哥伦布航海的是《世界图志》和意大利学者托斯卡的“地圆学说”,哥伦布深信地球是圆的,并草拟了从欧洲到东方地航海计划图,他深信一直向西走定能回到出发点.当然,这不能怪郑和无知,在明朝以前的中国人还没有接触到现代地理学知识,地圆学说传到中国时,郑和已经作古.科学知识的差距是导致郑和没能作出地理大发现的最根本原因.
  郑和与哥伦布的差距不仅是他们二人的差距,实际上是当时中国和西方的科学水平的差距.科学是对事物本质的内在的规律的正确认识,而技术则是属于应用范畴的东西.特别是在自然科学方面,中国几乎是交了白卷的.现代自然科学的基本架构几乎完全是由西方人建立起来的.著名的李约瑟问题(即中国在明朝以前科学技术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在明朝以后才开始衰落),实际上是个伪问题.中国在技术方面的确曾领先过西方,但在科学方面何曾领先过?中国的确发明了指南针,但何曾有过向电磁学方面发展的迹象?在三国时代,曹冲就十分聪明地利用浮力定律称出了大象地重量,但曹冲何曾与浮力定律接近过?而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的阿基米德洗澡时发现了浮力定律.中国曾发明了火药,但何曾有现代化学理论诞生的迹象?西方早在2000多年前就有了《欧机里德几何学》和地圆学说,而中国只是在近代才由利玛窦、徐光启、李善兰等人合译了《几何原本》,而且直到慈禧太后时代中国人才知道地球原来并不是方的.几千年来,我们只是抱着《墨子》的只言片语和《几何原本》在赛跑.很难想象一个不懂《几何原本》和地圆学说的民族曾经是科学技术领先于世界的民族.科学知识的差距必然导致郑和与哥伦布航海结果的迥然不同,也必然是东西方的一切差异的根本所在.
  比较是快乐的,但有时也是痛苦的.特别是在“热烈庆贺郑和航海600周年”的气氛中,有人竟然通过比较得出郑和与哥伦布的一些差距来,这恐怕又会让那些陶醉在“老子当年阔”里不能自拔的“爱国志士”恼怒了,他们怎会轻易承认郑和与哥伦布在“见识”上有着质的差别?但出于对历史和良心的负责,我们只能实话实说.
  今天我们正在进行着伟大的民族复兴运动,可我们的基础科学还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尽管我们是彩电大国、电脑大国、手机大国、汽车大国……但我们不是还不是科技强国,这些高科技产品的真正核心技术几乎完全掌握在别人手里,主要原因就是基础科学研究的落后.我国的技术应用已经突飞猛进了,基础科学研究却和西方的差距正在拉大,我隐约地感到我们今天似乎仍然在犯着当年郑和的错误,我们今天和西方的差距似乎仍然是当年郑和与哥伦布的差距 .我们的国民的科学精神、科学素养还远不能和西方相提并论,基础科学研究的投入与机制非常落后,长此以往我们只能永远跟在别人后面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