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犁牛耕在中国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30 01:57:38
铁犁牛耕在中国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吗

铁犁牛耕在中国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吗
铁犁牛耕在中国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吗

铁犁牛耕在中国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吗
一.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原始农业的产生:时间:距今一万年左右;地位:世界三大农业起源中心之一;方式:刀耕火种:发展:七八千年前,我国农业进入“耜(sì)耕”或“石器锄耕”时代2.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懂得灌溉、除草培土、沤制绿肥、治虫灭害等技术3.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均在春秋出现;战国铁器牛耕扩大推广;牛耕是农业技术史上耕作方式革命,此后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二.土地制度的演变:1.原始社会:土地氏族公社所有,集体耕种,平均消费.2.奴隶社会:井田制基本特点:①一切土地属于国王,分封诸侯,受田者不得转让买卖,有使用权,缴纳贡赋;②奴隶主强迫奴隶与庶民集体耕种 ,支配全部产品.③田间沟洫相隔似井字,称井田.④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实质上是奴隶主占有全部土地,占人口多数的奴隶与庶民没有土地. 生产力发展(铁器牛耕)是根本原因解体原因 战争频繁,井田劳动力减少,井田制趋于瓦解春秋各国的税制改革促进解体(两个结果:法律上肯定私田,新制度新阶级关系)3.封建社会:封建土地所有制春秋形成:(公元前594年鲁国等进行税制改革,促使土地私有制形成)战国确立:(秦国商鞅变法最彻底,废除井田制,法律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其它形式:屯田制 三国曹操实行(作用:保证军粮、北方经济恢复)均田制 北魏至唐朝时实行,有利于生产发展,特别是隋唐时输绢代役保证了农民的劳动时间(均田制瓦解原因:土地兼并、土地买卖、安史之乱)发展时期:隋唐、宋、元、明前期衰落时期:明朝后期封建土地制度成为农业发展桎梏 (“均田免粮”说明农民对封建土地制强烈不满)特点分析:①大小封建地主占有大部分土地,利用特权大量兼并农民土地.②广大农民只有很少土地,或完全没有土地,受到封建国家和地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③封建政府和皇帝还直接掌握一部分土地.三.小农经济的艰难成长成长条件:①铁犁牛耕的普及,生产技术的提高,促进发展.②农民不同程度地拥有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和生产自主权,能支配一部分劳动产品,具有生产积极性.③小农经济在有限的土地上求生存,促使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促进精耕细作的农业的发展.④封建政府为保证财源,采取重农政策.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不利因素:①小农经济规模小、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抗御天灾人祸的能力十分薄弱. ②小农经济发展条件不利加之封建剥削的沉重,使中国农业只能维持简单再生产,依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求其生存.③封建政府统治的腐朽、沉重剥削常常导致农民起义,引发社会的动荡.特点: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②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结合③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影响:在封建经济中占统治地位的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导致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四.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1.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垄作法(世界之最)、《氾胜之书》、汉代耧车(播种机的世界之最);汉代的赵过推广耦犁和代田法;区田法.耕作技术以连年种植为主,开始出现两年三熟制2.魏晋南北朝:贾思勰《齐民要术》是世界现存最早农书;轮作和绿肥种植比欧洲早一千多年;江南和成都平原农业的发展;江南经济发展为唐宋时期经济重心的逐步南移打下了基础.3.隋唐时期:南方水田精耕细作技术逐步成熟,水稻种植普遍采用育秧移栽技术;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至此中国牛耕技术已相当完善,一直为后世沿用.4.宋元时期:精耕细作技术进入全面成熟期,南方稻麦两熟制出现;农作物品种交流非常广泛,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传播到江淮地区,江浙地区成为全国经济中心,“苏湖熟,天下足”,东北、西北地区得到发展.5.明清时期:多熟种植;大量农作物新品种培育,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引进;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还形成一些专业生产区域;出现著名农学著作《农政全书》和《天工开物》.知识整理1、中国是独立发展自成体系的世界农业起源中心之一.2、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标志着我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生产方式三个阶段: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3、我国最早的金属农具出现在商周时期(青铜农具)4、春秋时期出现铁农具,牛耕至迟在春秋末期已经开始,秦汉以后,牛耕逐步普及.铁犁牛耕在战国后逐步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耕作方式.5、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先后开展的变法运动中最为彻底的是秦国商鞅变法,6、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于于战国时期7、均田制开始于北魏,隋唐改进,唐朝后期瓦解.均田制有利于经济发展.8、明朝后期,农民起义提出“均田免粮”口号,说明封建土地制度已经成为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的桎梏.9、我国小农经济特点是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10、世界之最: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使用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式“垄作法”;汉代耕犁安装的犁壁和播种用的耧车,早欧洲一千多年;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杰出农书;中国推广轮作和种植,比西方早一千多年.11、复种与多熟种植:汉代一些地方开始出现两年三熟制;宋代推广水旱轮作的稻麦复种制,标志我国精耕细作水平上升到一个新高度;明清时期北方黄河流域形成了两年三熟制和三年四熟制,南方长江流域采用多种形式的一年两熟制,闽江和珠江流域一些地区形成一年三熟制.12、制度演变:氏族公社所有、井田制、屯田制与均田制.13、春秋时鲁国等诸侯国变法促进土地私有制发展;战国时秦国商鞅变法,从法律上承认私田,确立了封建土地所有制.14、精耕细作农业:概念:“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采用先进的技术措施,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发展历程: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一些农田开始实行精耕细作(适时耕种、改良土壤、重视肥料、保墒、灌溉,关注生产各个环节.);魏晋南北朝时黄河流域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日臻成熟(轮作、间作、套作、复种、绿肥种植、);隋唐时期南方水田的精耕细作技术逐步成熟(育秧移裁、曲辕犁);宋元时期精耕细作技术进入全面成熟时期(北方出现畜力牵引的旱地中耕工具耧锄、江南水乡稻麦复种制的出现,标志我国精耕细作水平上升到新高度、农作物品种交流广泛,北方粟麦在江南大量种植、占城稻传播到江淮、棉花由福建广东推广到长江流域、南方江浙地区成为全国经济重心、)辽、西夏、元时期(东北、西北农业都得到发展)明清时期精耕细作农业继续发展(黄河流域两年三熟、三年四熟、南方多种形式的一年两熟制、闽江、珠江形成三熟制、培育出大量多熟新品种、明朝引进的玉米甘薯在清朝推广种植,粮食总产量大幅增加、形成专业经济生产区域、肥料从自然肥、农家肥发展到饼肥、出现套耕、出现《农政全书》).15、历代重农措施:战国商鞅变法鼓励农民耕田织帛,生产多的可免除徭役;汉初,“与民休息”政策;北魏至唐初,鼓励垦荒;元朝设立农业机构,编写《农桑辑要》指导农业生产,禁毁农田为牧场,鼓励垦屯水利;明清,奖励垦荒.16、主要农学著作:汉代《氾胜之书》;元朝《农桑辑要》;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是世界现存最早农书;《农政全书》明朝徐光启著.本课测评1.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是如何发展变化的?答案提示:原始农业的产生最初只是播种和收获,后来采用刀耕火种,随着耒耜等生产工具的出现,七八千年前,中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时代;商周时期出现了少量青铜农具和中耕农具,掌握了排灌、施肥、除草和灭虫等技术;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施肥和灌溉技术的发展,标志着铁犁牛耕这种中国古代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形成.复习方法:按时间顺序整理中国古代农业工具发展情况:复习要点:距今七八千年(耒耜)距今五千年(石犁)商周(青铜农具)春秋(铁农具)春秋晚期(牛耕)汉代(耧车、犁壁、铁铧犁)陏唐(曲辕犁)宋元(耧锄).2.中国古代土地制度是怎样演变的? 解题关键:以生产力的发展为线索.答案提示: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的极端低下,人类过着原始共产主义的生活,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公社成员集体耕种,平均分配.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原始社会解体. 奴隶社会实行土地的国有制──井田制,国王代表整个奴隶主阶级占有全国所有土地,然后分配给大小奴隶主使用.春秋时期,随着铁犁牛耕的出现.在井田之外出现大量私田.由于战争频繁,井田上的劳动力减少,井田制日益瓦解.以鲁国为代表的各诸侯国为增加收入,进行税制改革,无论公田、私田,一律按亩纳税,促使了土地由国有向私有的转化.新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了.战国时期,以商鞅变法为代表的各诸侯国通过变法活动,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唐后期起,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明朝中后期起,土地高度集中,农民纷纷丧失土地,封建土地所有制已成为农业发展的桎梏.复习要点:土地制度:原始公社(氏族公社土地所有制)奴隶社会(井田制)封建社会(封建土地所有制,春秋形成,战国确立,东汉出现屯田制,北魏至隋唐出现过均田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