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支出名义增长率和实际增长率分别怎么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7 10:36:53
财政支出名义增长率和实际增长率分别怎么算?

财政支出名义增长率和实际增长率分别怎么算?
财政支出名义增长率和实际增长率分别怎么算?

财政支出名义增长率和实际增长率分别怎么算?
新中国成立以来, 中国财政体制一直处于不断变动中,尤其是改革开放30 年来, 以放权让利为核心的体制变革使得财政体制的变动更为剧烈.财政收入和支出占GDP 比重的变化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有人认为改革开放以来国家财力的这种变化已经出现太大的负面影响,应该采取有力措施加以制止;有人则认为,改革开放以来国家财力的变化尚属正常,国家财力下放和集中是对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还有人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家财力就没有发生明显变化,所以不存在一些人担心的问题.一、改革开放财政收支规模的变化1978 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从此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伴随市场化改革进程的是政府财政收支规模的不断变化,显示了在这30年中财政收支规模的变化: 财政收入绝对数除1979 年和1980 年略有下降外都有增加,财政支出绝对数也除了1980年和1981 年略有减少外都以不同速度增长.与1978 年相比,2007 年的财政收入和支出分别增加了45.76 倍和44.62倍.从财政收支增长率来看,有的年份增长快,有的年份增长慢,而且在1994 年前后几年波动较大, 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如果与GDP 增长率变化结合起来看,可以发现在1994年以后财政收入和支出增长率基本大于GDP 增长率, 而在1994 年之前是有的年份GDP 增长率大于财政规模变化率,有的年份小于财政规模的变化率.作为衡量财政规模的另一种更好的指标——财政收支占GDP 的比重的变化则是另一种情形.改革开放30 年国家财力的变动情况,以改革开放的第17 年( 1994 年) 为转折点, 在1994 年以前有下降趋势, 而在1994 年后又有上升倾向.1978 年以来全国财政预算收入占GDP 百分比表示的国家财力呈明显下降趋势,1978 年为10.18%, 而在1995 年下降到10.18%的最低点, 在以后几年又有回升趋势,2007 年达到了20.80%.与此相对应的全国财政预算支出占GDP 百分比在1987 年为30.50%,在1996 年达到最低点11.11%,2007年又回升到20.09%.二、我国财政收支规模变化的原因分析1.对财政收支绝对数增长的解释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首先得益于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在这30 年中GDP 年均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长,1987 年GDP 为3 642.2 亿元,而2007 年是246 619.0 亿元,是改革第一年的67.7 倍.在财源扩大的基础上,财政收入迅速增加.其次,价格变动也是引起财政收入增加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一方面,随着价格总水平的上升财政收入会同比例地增长,表现为财政收入的虚增;另一方面,我国采用了累进税制,“ 档次爬升”效应使得财政收入有所增加.此外,分配政策和分配制度也会对财政收入有一定的影响.财政支出规模变化趋势方面的研究,以“ 瓦格纳法则”最为著名,之后,又有皮考克和怀斯曼的梯度渐进增长论和马斯格雷夫与罗斯托则的经济发展阶段.此外,还有从政治制度角度来分析的,如尼斯坎南的官僚预算最大化模型、普维亚尼的财政幻觉假说和选举权扩大增长论等.以上各种理论对我国财政支出不断增长都有一定的解释力, 但不能解释全部原因.2.财政预算收支占GDP 比重U 型变化的解释从1978 年开始,在财政体制方面进行了“ 让利—放权—分权—非对称性分权”的改革路径.改革开放之前,国民收入分配实行统收统支体制,根据当时实践总结出的“ 2、3、4”比例关系,财政收入占GDP 比重普遍较高.在改革开局之年,传统的国民收入分配体制仍未改变,1978 年财政收入占GDP 比重高达30.78%.为改变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模式, 我国政府加快了市场化的改革步伐, 多次对企业放权让利, 在处理国家与企业之间的利润分配关系时向企业倾斜.当时国有企业运行状况不佳,微观效益不理想,政府逐年加大放权让利的力度,以激励企业行为.这使得财政预算内收入占GDP 的比重不可避免地呈直线下降的趋势.同时,为扩大部门财务自主权,把一些本应纳入国家预算内管理的财政收入和支出交给各个部门,实行自收自支,形成了大量的预算外管理资金,虽调动了各部门发展经济和增加收入的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