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尊老爱幼、尊师重道的作文!450字左右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2 11:02:49
关于尊老爱幼、尊师重道的作文!450字左右

关于尊老爱幼、尊师重道的作文!450字左右
关于尊老爱幼、尊师重道的作文!
450字左右

关于尊老爱幼、尊师重道的作文!450字左右
尊老爱幼(演讲稿)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夫子的这段教导的意思是“敬重自己的长辈,进而推广到敬重别人的长辈,抚爱自己的子女,进而推广到抚爱别人的儿女.如果以这样的准则治理国家,统一天下就如运转于掌心一样容易了.” 尊老爱幼是我国优良的道德传统的精华.尊老爱幼是人类敬重自己的表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儿童时代,每个人也都有老的一天.古往近来,多少个春夏,多少个秋冬,一代代人由小孩到老人,不管是处于盛唐还是当今社会,有一点却是共同的,那就是弘扬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尊老爱幼起始于原始社会,当时生产力低下,在氏族公社的内部为了人类的繁衍和文明的延续,对丧失劳动能力的老人和尚无劳动与生活能力的小孩都一样分配劳动果实,实行义务抚养.由此逐渐形成的这种朴素的道德观念,被继承下来.从原始的社会,就已有了尊老爱幼的思想,这使人听起来感到非常的高兴,从中也可看出人性的善良.“尊老爱幼”有着她经久不衰的生命力.这项传统美德一定会被我们永远的继承下去.1986年,根据中国老龄问题全国委员会的建议,国务院决定将每年农历九月九日的重阳节定为“中国老人节”,借助传统的重阳节,祝愿全国老人健康长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于1949年12月规定每年6月1日为儿童节.尊老爱幼是我国古代优良的传统美德,我们要弘扬这优良的传统.为新中国的精神文明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继承传统 尊老爱幼(演讲稿) 贺雨涵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156班的贺雨涵,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继承传统,尊老爱幼》 我们中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五千多年的灿烂文化.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为有这样的传统感到自豪和骄傲.作为一个小学生,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这一传统美德.自古以来,有许许多多尊老爱幼的事例,如春风一样,感染着我们,打动我们纯洁幼小的心灵.《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二条规定:我们要尊老爱幼,友爱同学、平等待人…… 我们大多数同学是独生子女.部分同学在家里是小皇帝、小公主,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但是,如果你们听了以下几个故事,你们会怎么想的呢?你们是否会有所触动呢?爸爸曾经给你讲过这么一个故事——百善孝为先.春秋时期,孔子最有名的弟子子路,小的时候,由于父母体弱多病,家里很穷.有一次,父母想吃米饭,可家里一粒米也没有,怎么办?小小的子路,于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的山路,从亲戚家里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他是个孝顺的孩子.我国的开国元勋——陈毅元帅,即使自己作了元帅,可还是亲自为自己病弱的母亲洗衣洗裤,从来不要自己的下属去做,难道他不是尊老爱幼的楷模吗?我国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在零下20多度的天气中,不顾生命危险,毅然跳进冰窟窿里,奋勇救出落水的朝鲜少年,从而献出了自己年轻而又宝贵的生命.他这种无私爱幼可感动日月的精神和品质,像一支熊熊燃烧的火炬,照亮了我们的心灵.因些,作为一个新世纪、新时代的小学生、少先队员,我们大家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做一个尊老爱幼的模范;积极、勇敢地接过先辈们尊老爱幼的接力棒,把祖祖辈辈这一光荣传统,一代一代传下去……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是北京师范大学的校训,这两句话不仅在北师大师生中引起强烈的共鸣,在其他高校也有不小的反响。在许多特定的时间、场合,人们常常用这两句话来概括中国教育事业的优良传统,称誉教师队伍的优秀品质。
“学为人师,行为师范”之所以能够在高校乃至社会上产生广泛影响,具有较大的感召力、感
染力,与它本身所具有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有密切关系。
中国古代文献当中,...

全部展开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是北京师范大学的校训,这两句话不仅在北师大师生中引起强烈的共鸣,在其他高校也有不小的反响。在许多特定的时间、场合,人们常常用这两句话来概括中国教育事业的优良传统,称誉教师队伍的优秀品质。
“学为人师,行为师范”之所以能够在高校乃至社会上产生广泛影响,具有较大的感召力、感
染力,与它本身所具有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有密切关系。
中国古代文献当中,蕴涵着丰富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思想资源。南朝人刘义庆所著《世说新语》记载,南朝士林名流陈蕃“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北周诗人庾信称赞时人陆逞:“事君惟忠,事亲惟孝,言为世范,行为士则。”《旧唐书》赞颂唐文宗“文章可以为世范,德行可以为人师。”苏轼曾称誉同代人李常“才本天授,学为人师”等等。
这些文献中虽然出现了“为人师”、“为世范”等词语,但他们褒扬的对象并不是教师,而是帝王显宦或官吏士人。这些人物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都是士大夫群体中道德文章的典范,是士林楷模的标准,是为人行事的典范,真正能够达到这个标准、原则的,就是君子。应当说,“君子”是中国古代理想人格的代表,是中国古代伦理道德规范对主体——人最高的要求,也是我们探讨“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一个重要概念。
中国古代“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思想大体包括这几个层次:首先,君子的道德学问、言语行为是整个社会乃至个体的伦理道德规范,具有为世范、为人师的示范性与约束教化作用;其次,君子人格的规范标准是教师职业规范的基础与原则。教师作为君子品格的集中代表及其实践者、培育者、传播者,要将君子人格的伦理道德言行规范通过教育教学渠道灌注给广大的社会成员。再次,教师为人师表的范围不仅仅局限在学校教育之中,还要面向整个社会。
需要强调的是,由于社会知识阶层大多集中在学校,特别是那些标志国家社会民族整体知识与思想水准的权威学者大都集中在高等院校,所以在某种意义上,教师特别是高校教师就成为知识分子的集中代表。一个国家民族社会的知识分子,不仅是社会思想文化的创造者,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代表者。因此,对于高等院校的教师而言,“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不仅仅意味着在知识、道德、言行等方面为学生、社会作出积极表率,更要为时代、为国家、为民族不断创造出先进的思想资源,成为时代、国家、民族思想文化的奠基者、开创者、先行者。这其实也是中国古代君子人格的重要内涵,所谓“为生民立极,为天地立心,为万世开太平,为往圣继绝学”,就是这个意思。
作为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思想资源,“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也具有突出而鲜明的时代意义。
中华民族在悠久的发展历程中,逐步形成了团结、统一、和平、勤勉、自强等伟大的民族精神。它对于中国文化的形成演进具有不可估量的历史意义与思想价值。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在积极面对现代化、全球化未来发展前景的同时,还应当面向广大民众,充分体现具有鲜明民族特色、民族气派、民族个性的文化存在。换言之,中国当代先进文化应当既具有时代的共性,又具有民族的个性,既要紧随当代世界潮流的发展趋势,又要保持传统文化精神的独特内涵。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就给当代中国教育事业指出了先进文化发展的方向。它要求我们广大的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成为知识的权威,还要成为科学的导师;不仅要成为道德的师长,还要成为行为的楷模;不仅要成为课堂教学中的良师,还要成为课外活动中的益友;不仅要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还要成为现代文明的传播者;不仅要成为校园文明建设的推动者,还要成为引导社会文明进步的思想先行者。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是北京师范大学的校训,它充分体现了北京师范大学建校、立校的宗旨、原则及其内涵,但其实质内涵又不仅仅局限于此。正如我们在前文所说的那样,“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是中国传统道德伦理文化的具体体现,也是中国教育文化传统的生动写照。通过学习校训,使我们懂得,教师的职业规范标准与中国古代君子人格的典范标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君子人格规范是教师人格规范的基础和土壤,而教师的人格规范不仅渗透着君子人格的内在精神,同时赋予君子人格以更强烈的自我约束、自我修养、自我警示、自我提升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如果说君子人格对于社会整体的影响是不自觉的、潜移默化的,那么教师人格对于学生乃至社会整体的影响就是高度自觉,与君子人格相比,它具有更强的制度约束力与社会影响力。这或许就是北师大校训不仅在校园里具有很大的感召力,在社会上,在整个高等教育界也具有很大影响力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