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美在哪里多方面,尽可能详细,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1 18:05:11
诗经美在哪里多方面,尽可能详细,

诗经美在哪里多方面,尽可能详细,
诗经美在哪里
多方面,尽可能详细,

诗经美在哪里多方面,尽可能详细,
都说最美不过诗经,那么诗经又美在哪里呢?仅仅是那些婉转的韵律,朗朗上口的诗句嘛?我想哪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罢了,诗经的美,还美在很多方面,它有它独特的韵味、
  首先,我认为诗经的美,美在其的文学价值.
  众所周知,《诗经》的文学价值颇高,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文人.章学诚《文史通义》中说:“战国之文,奇邪错出,而裂于道,人知之,其源皆出于六艺,人不知也,后世之文,其体皆备于战国,人不知,起源多出于《诗》教,人愈,不知也”.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知道战国的文学创作,皆以诗经为源.这仅仅是总论,其中,诗经还以其独特的手法及情感影响后世.
  诗经中广为用之的赋比兴手法.所谓赋比兴,朱熹提出“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将这些话翻译成白话文的话,并不难理解.现在举例说明《诗经》中赋比兴手法的多用.《豳风·七月》叙述了一个农夫在一年十二个月中的生活.《郑风·将仲子》用赋的手法,表现了自己的心志.《魏风·硕鼠》用硕鼠来比喻不劳而获,忘恩负义的人.《小雅·鹤鸣》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来比喻任用贤人治国.还有《小雅·鸳鸯》中的“鸳鸯在梁,戢其左翼.君子万年,宜其遐福.”兴句和後面的两句祝福语,并无意义上的联系,仅仅是一种兴的表现手法,而这种手法被後世文人普遍重视,成了中国文学的一种独特现象,以至於不懂赋比兴,则无法真正明白中国诗文当中所蕴含的内涵及其情趣.
  第二,是《诗经》当中所表现的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被後世概括为“风雅”精神,直接影响了後世诗人的创作.
  再者,诗经的美,在於它诗句当中所透露出的淡淡的哀愁,著名作家沈从文说过,美都是散发着淡淡的哀愁,他认为美都是理想化的东西,是高於现实的,我们追求它却永远得不到它,就有种愁绪在裏面.有人说人生最痛苦的事就是求之不得,一个人那麼挚爱的东西却无法得到,这怎能不痛苦呢?於是,美天生就连带了一份哀愁.《诗经》的开篇《关雎》则是讲述了一个求之不得的故事:姑娘穿着和荇菜一样色泽的罗布裙子,阳光照在她得肩上,游弋着微甜的气息,她脸露笑容,提起自己的裙摆,轻轻淌过清澈的小河,采摘荇菜,她束起的头发里有着扑鼻的花香,引得人不禁心旌动摇,情思荡漾,远处的桃林如云似锦,灼灼其华,绽放着一年的繁华,也开满了小伙子的思念与忧愁.美丽清纯的姑娘已经闯进他的心怀,夜深的时候,辗转反侧却不得入睡,满脑子都是女子笑语翩躚的模样,婀娜多姿的体态,都是“求之不得”不能接近,那该是多麼的揪心啊.
  等待是一生中之苍老,苦苦的等待却步见自己的心上人来的情感,我们也为之焦急,为之担忧.《静女》的“爱而不见,搔首踟躕”就是好的例证.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同样,离别的诗也总是能够很好的牵动人的情绪,带起人的哀伤之情.而《邶风·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燕燕于飞,颉之颃之.之子于归,远于将之,瞻望弗及,伫立以泣.燕燕于飞,下上其音.之子于归,远送于南.瞻望弗及,实劳我心.仲氏任只,其心塞渊.终温且惠,淑慎其身.先君之思,以勖寡人”以北燕南飞来表达依依惜别的场景.
  最美不过诗经,当之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