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政治体系怎么样?拜托了各位 谢谢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5 20:01:12
宋朝的政治体系怎么样?拜托了各位 谢谢

宋朝的政治体系怎么样?拜托了各位 谢谢
宋朝的政治体系怎么样?拜托了各位 谢谢

宋朝的政治体系怎么样?拜托了各位 谢谢
很复杂.要想搞明白宋朝的政治体系是很难的.宋代官僚体系最大的特点就是任某职却不干某事,另一个特点就是人员众多,叠床架屋,体系之复杂,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其官制发展大致分为三个时期:前期、中期和后期 一、前期 1、官员职务构成 1)官:也称正官,指三省六部及寺监等的各种官称,如仆射、尚书、郎中、中书舍人等.元丰五年(1082年)改制前,只作为官员定官位和俸禄高低的官称,称为寄禄官.改制以后,改为相应的开府仪同三司、特进及各种大夫、郎,以定官位、俸禄,称为“阶官”,宋人后亦常称改制前的寄禄官为阶官.所以宋代的官名就是确定工资级别用的,相于我们现在所谓的行政级别.2)职:职名,指馆、阁、殿的学士、直学士、待制、修撰、直阁等,在馆阁中实际任职的称为馆职.其他朝廷和地方官员所带的修撰、直阁等较低的“职”,称为贴职,除宋初外并不实任其职,只作为文官的荣誉衔.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各种名誉头衔.3)差遣:这才是最实在的,也是某官员真正的工作职责.“差遣”本身无品级,以“官(寄禄官)”定品.除同平章事、参知政事、枢密使·副使、翰林学士等外,“差遣”职务名称前通常都带有“判、知、同、提举、提点、管勾(干)”等字,如判尚书省事、知府等.官员既可以只升降“差遣”职务,也可只升降“官”级或“职”等,也可以升降三者中的两种,甚至三者都升降.低级文官及受处罚的官员,只有“官”与“差遣”而没有“职”.2、朝官、京官、选人与改官 1) 朝官:宋朝常参官为朝官,但并不是专指参加朝参的官员,既有中央机构的官员,也有地方官员.它是指从七品以上的高中级文官.2) 京官:并不专指在京任职的官员,同朝官一样,既有中央机构的官员,也有地方官员.它是指八、九品低级文官.3、 选人:宋代的选人,也称“幕职、州县官”,共分为七等二、三十级,都作为寄禄官称,用以定官品和俸禄等级,官品自从八品至从九品,与京官官品相近,是京官的“候选”官员,通常即称为“选人”.4、 改官 :宋代士人入仕,基本上都要经过“选人”阶段,许多人甚至终身是“选人”,只有升改为京官,称为“改官”,才能得到升迁中高级官员的机会.士人考中进士后,通常只有前三至五名的寄禄官称为低级“京官”.第六名(有时是第四名)以下的极大多数进士都只能为“选人”,所有“七阶选人须三任六考,用奏荐及功赏,乃得升改”为京官.3、宰相 宰相的职衔主要有中书令、侍中和同平章事.不过,自后周时期中书令冯道去世后,就没有再以中书令为宰相,宋代沿袭此旧习,亦未以中书令为宰相.而侍中之衔太过贵重,所以宋代以罕有以侍中衔任宰相的.只有德高望重或权位隆盛的少数同平章事,才能将宰相的职衔晋升为侍中,称为“ 真拜侍中 ”.同平章事 ,全称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简称同平章事、平章事,是北宋前期宰相的主要职衔.宋代亦沿袭唐、五代旧制,宰相例兼领“三馆”(集贤殿、史馆、昭文馆).初任同平章事即兼集贤殿大学士,称集贤相;后升兼监修国史,称史馆相;最后升兼昭文馆大学士,称昭文相,为首相、上相.宋太宗时起,初任同平章事大多不兼馆职,以后再升兼馆职.使相 :凡亲王、枢密使、留守、节度使而兼有侍中、中书令、同平章事衔,称为“使相”,只是荣誉衔.副相 :副相的头衔为“ 参知政事 ”,习称为执政,广义的“执政”包括枢密院的正副长官;有时还包括宰相在内,通常则连称为“宰执”.三、枢密院 枢密院,为最高军事机构,习称枢府、西府,长官为枢密使、副使.枢密院的办事机构为枢密院承旨司,设承旨、副承旨,后设都承旨、副都承旨,下分设兵、吏、户、礼四房.四、三司 三司,是北宋前期总理财政及工务的机构,侵夺原户部、工部职权.三司仅次于中书和枢密院,号称“计省”,长官为三司使、副使,三司使号称为“计相”.三司相当于现在的财政部、审计署、国家税务总局等部门,控制财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