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无敌的事例,证据,理解,含义 仁者可敌的事例,证据,理解,含义 辩论赛材料,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6 01:43:46
仁者无敌的事例,证据,理解,含义 仁者可敌的事例,证据,理解,含义 辩论赛材料,

仁者无敌的事例,证据,理解,含义 仁者可敌的事例,证据,理解,含义 辩论赛材料,
仁者无敌的事例,证据,理解,含义 仁者可敌的事例,证据,理解,含义 辩论赛材料,

仁者无敌的事例,证据,理解,含义 仁者可敌的事例,证据,理解,含义 辩论赛材料,
从一般的请教到倾诉苦衷,寻求雪耻图强的良方.梁惠王已经对孟子信任有加了.孟子因此也不再卖关子,而是直截了当的提出了他的仁政主张.其实还是不外乎物质生产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的问题.在物质生产方面,包括三项内容:一是刑罚,二是薄赋税,三是深耕易耨.虽然省刑罚属于法治,薄赋税属于财政,深耕易耨才属于农业生产.但说穿了,前两项的目的都是为了让老百姓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积极性,发展生产.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主要还是教育问题,不过,在儒家政治的教育中,德育是第一位的,做人是第一位的,而文化知识还是第二位的,所以孟子在这里依然强调的是“孝、悌、忠、信”.只要这两手都抓住了,国无论大小都可以发展壮大.小国可以打败大国,弱国可以战胜强国.因为,施行仁政的人是无敌于天下的.孟子当然也不是随便提虚劲,而是具体分析了敌对国的致命弱点,最后才鼓励惠王,请他不要怀疑自己的治国良方.其实,莫说梁惠王,就是我们今天听了孟子的一番阐述申说,不也是认为很有道理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