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锦昊到此一游,伤了谁的自尊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30 04:06:27
丁锦昊到此一游,伤了谁的自尊

丁锦昊到此一游,伤了谁的自尊
丁锦昊到此一游,伤了谁的自尊

丁锦昊到此一游,伤了谁的自尊
这一事件被曝光后引发关注和热议,多位网友声讨、人肉题名者,最终发现题名者竟然是个孩子.之后,来自南京的游客父母主动联络媒体:我们向埃及方面道歉,也向全国关注此事的人们道歉!孩子父母表示,此事是在孩子年纪小的时候发生的,孩子也意识到了错误,恳请大家原谅.\x0d丁锦昊把自己的名字,刻在了埃及3000年文明史的浮雕上,自尊的网民决计要把到此一游四个字,刻到丁锦昊和他父母的心上.人们把丁锦昊对埃及文明的这次施暴,当成了外扬的家丑,恼羞一怒,以谩骂、人肉等方式,要让丁锦昊和他的家长一起,为此付出代价.\x0d教育学家认为,每个未成年身上,都投射着父母亲的影子,投射着成长环境的影子.所以,网民指责孩子的家教出了问题,可谓直指教育的要害.在舆论强大压力下,丁锦昊的父母公开向社会致歉,希望给孩子一个改正的机会.然而,已经没有一种机会,能够抹去深刻在卢克索神庙浮雕上的到此一游.\x0d少年丁锦昊究竟会为自己的这次炫游付出怎样的责任,估计得由埃及的法律来认定.但很多自尊心强烈的网民,依然觉得无地自容.与国内旅游景点到处可见的某某到此一游相比,与梁齐齐在故宫铜缸上刻的到此一游相比,与十多年前某位有着高级职称的知识分子在敦煌壁画上大言不惭的到此一游相比,把脸丢到埃及的丁锦昊,在许多人眼里,已经伤害的不仅仅是世界的文明,还伤害了5000年文明中华的自尊.\x0d人们谴责对文物施暴的行为,往往会因为文物受伤害程度不同,而表现出程度不同的愤怒,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如果同样的到此一游,因国内国外而持不同程度的态度,则会将对文明的敬重、对法律的敬畏,归到了纯粹的面子问题;丁锦昊的到此一游风波,便会容易从文明行为的探讨与指责,误入脸丢大了的感情偏执,继而成为一起以暴制暴的不文明事件.\x0d民族自尊感,不应因内外而有别.不把国内到此一游的炫游丑态当作伤自尊的事,炫游的咸猪手就会走到哪伸到哪.\x0d批评丁锦昊别逾越底线\x0d丁锦昊到此一游事件经微博曝光后,有人扒出了这个孩子的家境细节,连他曾经就读的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官方网站,也被人黑了.进入网站,赫然跳出这样一个窗口丁锦昊到此一游.\x0d人肉搜索和黑学校网站都是不当的以暴易暴行为.首先,由于人肉搜索,诸多网友已经把所有在国外乱涂鸦者的口诛笔伐都集中到孩子一个人身上.这涉嫌加大对孩子应有的批评.其次,两个行为本身都是违法行为,前者侵犯了他人人格权,后者侵犯了网络安全,甚至可能触及刑律.最后,两种行为都可能伤及无辜.近年来,人肉错了对象,进行错误指责的事件比比皆是,而后者也使学校和无辜师生跟着受累.\x0d对于未成年的丁锦昊,人们应该采取一种宽容的态度,不应让过急过火的舆论压力给孩子造成心理影响.但做父母的不应从中寻求宽容自己,要反思自己对孩子的教育.社会舆论,同样不应逮住一个丁锦昊,用更暴的力量,硬在这个未成年人的心上,在这个孩子父母的头上,刺拉拉刻一句到此一游来解气去恨.这对法治的伤害、对人类文明的伤害,与丁锦昊刻在埃及神庙浮雕上的到此一游一样,甚至更加粗暴.\x0d不应用更暴的力量,硬在这个未成年人的心上,刺拉拉刻一句到此一游来解气去恨.\x0d刻到此一游有炫耀心理\x0d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刘思敏认为,在名胜古迹上刻字留名的行为带有炫耀心理.刻下"到此一游"\x0d,首先是向世界表明了自我的存在,其次是想告知后来者,我先于你.\x0d刘思敏说,游客涂写到此一游,是模仿《西游记》中孙悟空在佛祖的手指上写下"到此一游"的内容.《西游记》的这个细节也是对人类心理的一种总结.刘思敏说,好的文学作品会折射出人性,剧中孙悟空的行为也代表了部分国人的心理,炫耀的心理是人类共有的,但国家的文明程度越高,克制得越好,隐蔽得也越好.\x0d刘思敏说,一些景点或公共场所设立的涂鸦墙,供游客发挥想象力表现个性,值得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