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理解辛亥革命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3 21:00:48
怎么理解辛亥革命

怎么理解辛亥革命
怎么理解辛亥革命

怎么理解辛亥革命
提到辛亥革命,人们一般想到的是1911年10月武昌首义,但事实上孙中山当时并没有参加领导这场起义,那么,为什么还说“辛亥革命”是孙中山领导的?如何正确理解“辛亥革命”的内涵呢?
  “辛亥”,按中国传统的用干支纪年的方法,在这里就是指武昌首义发生的1911年.所以,外文中把“辛亥革命”译为“1911年的革命”.对辛亥革命,可以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用法.狭义的是指1911年的武昌首义和各省响应.广义的可以包括从1894年兴中会成立到1913年讨袁的“二次革命”失败那19年间的革命.人们比较多使用的是后一种说法.
  武昌首义发生时,孙中山因为遭到清政府的追捕,确实身处海外,没有直接领导这次起义.但这场革命是在孙中山和他领导的同盟会的巨大思想影响下发生的.当绝大多数人还没有认识到必须推翻清朝政府前,孙中山已在1895年发动广州起义,成为这场革命运动的先驱.他领导的同盟会成立后,又开展了广泛的革命宣传,并组织了多次武装起义,其中1911年的广州“三·二九起义”震动了全国,大大激励了人们的斗志.因此,人们把孙中山看作革命的象征.他一回国,立刻被独立各省推举为临时大总统,这当然不是偶然的.
  在辛亥革命的评价问题上一直存有分歧.有一种观点认为:辛亥革命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那么,我们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说辛亥革命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实际上是对胡绳提出的一个观点的误读.胡绳主编的《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是这样说的:“如果脱离中国近代革命史的全过程来观察问题,也许会把辛亥革命看作不过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但它并不是不结果实的.”这里的意思很明白:只要从“中国近代的全过程来观察问题”,就会清楚地看到“它并不是不结果实的”.
  中国这样一个有着几亿人口的农业大国,又深受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长期压迫,要扫除内外种种障碍,从濒临灭亡到挺身站立起来,创造出令世界震惊的进步,实在是太不容易的事情.它只能是长期奋斗的结果,跨上了一个台阶后才能再跨上一个更高的台阶,中间还会经历不少曲折,不可能一步达到,毕其功于一役.历史就是这样前进的.
  辛亥革命在这漫长的征途上跨出了十分重要的一步.它不仅推翻了那个媚外、专制、无能的清朝政府,而且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
  从政治上讲,中国封建社会本来有个头,那就是皇帝.它是大权独揽的绝对权威,是反动统治秩序的严密网络赖以保持稳定的重心所在.辛亥革命突然把这个头砍掉了,整个反动统治就乱了套了,再也建立不起统一的稳定的统治秩序来.
  从思想领域来说,一是民主精神的高涨,二是思想得到很大解放.可以说,没有辛亥革命,就不会有七年多后的五四运动.怎么能把它说成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呢?
  参加过辛亥革命的林伯渠在1941年写道:“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他所说的“青年”,如果还在,现在也得九十来岁了,至于今天的青年对辛亥革命的“过低估计”就更不足怪了.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史著上关于辛亥革命既胜利了又失败了的概括是矛盾的.事实上,说辛亥革命失败了,那是指它没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能改变中国人的悲惨境遇,而且革命的果实一度被袁世凯攫取.说它取得了巨大胜利,是相对过去而言.说它又失败了,是指它没能完成面对的历史任务,那些根本性问题还需要中国人民下一步在共产党领导下继续探索和奋斗中去解决.它前进了一大步,但还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这是一件事的两个方面,是对立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