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苏联植物学家米秋林的介绍?小的时候听说过,现在居然查不到了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9 21:51:15
谁有苏联植物学家米秋林的介绍?小的时候听说过,现在居然查不到了

谁有苏联植物学家米秋林的介绍?小的时候听说过,现在居然查不到了
谁有苏联植物学家米秋林的介绍?
小的时候听说过,现在居然查不到了

谁有苏联植物学家米秋林的介绍?小的时候听说过,现在居然查不到了
基本信息
米丘林(1855~1935) Michurin,Ivan Vladmirovich 伊万•弗拉基米洛维奇•米丘林(Ivan Vladimirovich Michurin)是苏联卓越的园艺学家,植物育种学家,米丘林学说的创始人.1855 年 10 月27日生于俄罗斯梁赞州新米丘林斯克,1935 年 6 月7日卒于坦波夫州米丘林斯克.自20岁起从事植物育种工作达60年之久.提出关于动摇遗传性、定向培育、远缘杂交、无性杂交和驯化等改变植物遗传性的原则和方法,培育出300多个果树新品种 .曾为苏联科学院名誉院士和苏联农业科学院院士 .著有《工作原理和方法》、《六十年工作总结》等.
基本思想
米丘林学说的基本思想认为:生物体与其生活条件是统一的,生物体的遗传性是其祖先所同化的全部生活条件的总和.如果生活条件能满足其遗传性的要求时,遗传性保持不变;如果被迫同化非其遗传性所要求的生活条件时,则导致遗传性发生变异,由此获得的性状与其生活条件相适应,并在相应的生活条件中遗传下去.从而主张生活条件的改变所引起的变异具有定向性,获得性状能够遗传.这个学说中关于无性杂交、辅导法和媒介法、杂交亲本组的选择、春化法、气候驯化法、阶段发育理论等,对提高农业生产和获得植物新品种具有实际意义.但是,米丘林关于生活条件的改变所引起的变异具有定向性,获得性状能够遗传的理论,缺乏足够的科学事实根据.当孟德尔的遗传学在苏联受到攻击时,由于米丘林培育出300多种新型果树,而受到苏联政府的赞扬.他的杂交理论经李森科发挥后被苏联政府采纳为官方的遗传科学,尽管当时全世界的科学家均拒绝接受这个理论,但仍被强制推行,同时压制和排斥不同的学术观点.20世纪50年代这一理论在苏联、东欧和中国盛行一时,对生物学研究造成了不良影响.
关于米秋林和孟德尔的争论属于政治范畴,从现在来看,还是孟德尔的对!

米丘林的故事
----------------------------------------------------------------
原载《科学杂谈》,浙江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
米丘林生长在数代都是园艺家的家庭里,自幼就爱好果树园艺。八岁已会接木。米丘林是渴望读书的人。十七岁时,他的家庭破了产,父亲也死了。他被寄养在姑母家里,他勉强进了本省(辽...

全部展开

米丘林的故事
----------------------------------------------------------------
原载《科学杂谈》,浙江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
米丘林生长在数代都是园艺家的家庭里,自幼就爱好果树园艺。八岁已会接木。米丘林是渴望读书的人。十七岁时,他的家庭破了产,父亲也死了。他被寄养在姑母家里,他勉强进了本省(辽桑省)的中学校。旧俄时代是极腐败的,校长就是要钱,要贿赂。米丘林没有钱给他。不久,校长就给他加上一个“不守礼节”的“罪名”把他开除出学校。他没有办法再上学了,只好托人,设法在一家铁路公司里找到了一个科兹洛夫站的站务员的职业,工资很低,几乎连最低水平的都市生活也不够维持。工作余暇,他就修理钟表和其他精细的器械,多得到一些收入,以弥补生活。他把所赚得的钱省下来买栽培果树的用具、参考书和杂志等。他如此爱研究果树植物,心里怎么也丢不开。过了一些时候,他改任铁路上修理钟表和信号机的技师。在这期间,他读了许多书,并研究如何改良果树品种,如何把俄国中部和北部的果树品种充实起来的问题,并且每月拿出三卢布租金,在科兹洛夫市租了一块荒芜的园地,兼做改良植物品种的工作。
米丘林在自传里说:“在那里(指所租的园地里)我花去所有的业余时间。我常常禁止自己购买最低限底的必需品,从公司的薪金里面节省下极微少的钱,用来购买树木和种子。”米丘林在那样艰苦的生活条件下,每天做很多的工作,常常深夜不睡。有一个时期,曾大大地损害了健康,休养了一个时期才痊愈。
不久,他租的一块土地,很快地种满了植物,无法再继续工作。于是他在离城六俄里的地方买了一块土地,他的钱很少,地价是分次陆续付还的。他把树木从租地上掘起来,背到新买的土地上去,再种下,这样千辛万苦地把树木一棵棵地都搬过去。随后园艺事业发达起来了,他就用全副精力做园艺工作,辞掉了铁路公司的职务。
米丘林在这块土地上工作了十二年。他看出要培养出良好的耐寒的杂种树木须有比较瘠薄的土地才好,于是就在离科兹洛夫二公里的顿土卡雅村附近找到了一块荒芜的土地,又把果树移过去。那里就成为他的中心工作场所。他在那里工作一直到死。
米丘林是勤奋可佩的工作者,一生不知疲劳地工作者,读了很多书,从园艺实践中得到很多宝贵的知识,曾广泛地和国内国外的果树园艺工作者通讯,从各地搜集了各种需要的种子来从事研究。米丘林多年过着节食省衣的生活。虽然他创造了许多科学上极珍贵的成绩,但经济上一直是困难的,没有资金进行较大规模的科学研究。他曾建议沙皇政府就他的植物园设立一个园艺学校,沙皇政府不理他。一直经过了两年零三个月之后,沙皇政府农业部才给他一个驳复。沙皇政府的官吏虽用这样极端官僚主义的、不负责任的态度对付他,但这位坚贞的科学家决不固沙皇政府的腐败和敌视人民,减损他爱祖国和爱人民的心。过了几年,美国允诺给他许多金钱,请他到美国去。但他一点也不动心,毫不迟疑地拒绝了。他不肯受帝国主义的役使,不肯受金钱的诱惑。
到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成功后,情形就完全不同了。科兹洛夫市成立苏维埃政权的次年,苏联政府便将米丘林的果树园归国家来保护,并拨给了必需的经费。在国内战争时期,列宁特别下命令,说要注意与保护米丘林植物园。列宁指出:米丘林的事业对于苏维埃国家园艺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以后,苏联共产党和政府经常地给以帮助,使他的工作得到扩大和发展。全苏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加里宁曾经亲自两次访问过米丘林,参观了他所经营的植物园,关心他的健康和工作。1931年苏联政府颁给他列宁勋章,稍后,又给他以科学与技术上的劳动英雄的称号。列宁逝世后,斯大林继续照顾他和他经营的事业。
从上面所举的一些事迹里,可以看出帝俄时代和苏维埃政权时代科学家米丘林受到怎样不同的待遇。随着事业的盛大展开,米丘林多么高兴和感谢啊!1934年9月18日米丘林在自己创业六十周年纪念之前,给斯大林写的信中说道:
“苏维埃政权把我在六十年前所开始的,在可怜的一小块土地上来育成果树浆果和新植物品种的事业,变成为全联盟生产的果树园艺及科学的作物栽培的大中心了。……苏维埃政权和您所领导的党,把我这样一个无名的、向为御用科学及帝俄农业部的官吏所嘲笑的、孤独的试验者,变为对无数的植物进行试验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了。……我已经八十岁了,但是苏维埃联盟千百万的工人和农民都充满着创造的热情,给了我以莫大的希望。我定要在您的领导下,为着我们无产阶级的祖国社会主义建设而生活而工作。”
米丘林对于苏联青年抱有很大的希望,并把为后代多做工作,当作自己分内的事情。他经常广泛地和青年通信。在一封信中,他写道:
“我的青年朋友们!我们是生在这样一个时代里,就是人类最高的使命不仅在于说明世界而且要改造世界——使它变成更好、更有趣、更有意义、更能充分地满足生活的要求。六十年间我进行了改良植物的研究。
“人们说我做了很多事情。但是我可以说并不像那样多,至少要比起我们能做而且应当做的事情来,是不够多的。
“应当给后代,特别是给你们,做下更多的事情。我的青年朋友们!……”
我们国家大规模的建设即将开始。青年必须学习科学知识,才能在今后国家的建设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我们纪念米丘林,要学习他爱祖国、爱人民的精神;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研究科学的精神,终生不倦地工作的精神,学习他在科学上所创造的伟大成就,来迎接国家的建设高潮。
米丘林的启示
黄柏生

请问,如果你遇到这么一件事,你将如何处置?
在你的含辛茹苦精心培育的果园中,一群淘气包频频前来偷摘果子。一天,其中的“头子”终于给你逮住了,你不大发雷霆?你不狠狠给他几个“后脑拍”?———我看,纵然不“送官究办”,上门告状,追索赔偿总免不了的吧?
且看创造了三百多个果树品种、世界闻名的苏联植物育种大师米丘林(1855—1935)如何处置。正当这孩子耷拉着脑袋、睁着惊惶的眼睛等待惩罚时,米丘林竟和颜悦色说:“你不知道吧?这些果树都是做实验用的,摘去一个果子,也许会毁灭一项重要的实验,空费好多年的心血!”说完,这位育种大师又把这位头号淘气包领到自己房里,请他吃自己做的果酱,并且对他说:“等你长大了,你也可以培植这样好吃的果子,到那时,你会懂得我今天所讲的道理的。”
———从那以后,不知是感激米丘林的“宽大”呢抑或是尝到了新潮果酱的甜头,这群顽童就再也没有光顾过!十五年以后的一天,一个二十五岁的农学院果树专业的毕业生专诚拜访米丘林,米丘林仔细一辨认,惊讶地发现:原来来者正是当年的“劫果头子”!之后,大师精心育“苗”,使他当上生物学博士,成为米丘林事业的卓越的接班人。好险,如果米丘林采用粗暴的断然措施,一棵前景灿烂的幼芽就被扼杀了!
在这里,米丘林给我们这些当家长、教师乃至青少年教育机构的人们,上了生动的一课:只要怀着“上帝也允许青年人犯错”的慈祥长者的心理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没有转化不了的“顽劣儿童”!
少年米丘林:我画的是梨苹果
--------------------------------------------------------------
这是一个聪明而顽皮的小男孩。一次,班上的图画老师给他们布置家庭作业,要他们画出他们喜欢的苹果。
第二天,孩子们都交上了自己满意的作品。
100分,99分,100分,批改着学生作业的图画老师,为自己的学生能画出这么多大大小小令人喜爱的苹果而感到非常满意。
可是,当图画老师翻到这个聪明顽皮小男孩交上来的作业时,不禁有点生气了: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苹果呀,别的同学画的苹果都是圆圆的,蒂部弯弯翘翘的,都是暗红,或者是鲜艳的红色,是那么的诱人可爱。而只有这只苹果,却是又长又圆,涂满了浅黄浅黄的梨黄色,这分明是一个梨呀,哪是苹果!
图画老师重重地在这个梨上打了一个“x”,然后写上了“0”分。
当老师叫着这个小男孩的名字,把他画的“梨苹果”发给他时,嘲讽地对他说:“这是你画的苹果吗?”
图画老师把他的“梨苹果”高高地扬起,班上所有的学生都看到了那个打着“x”,写着“0”分的“梨苹果”。
他连苹果都没有见过?教室里一片嘲笑声。
其实,他怎么会不知道苹果是又红又圆的呢?那天晚上,他面对着一个又红又圆的苹果做老师布置的作业时,突然想,为什么苹果一定就要是又红又圆的呢?它为什么不会长成梨的样子呢?他想,他这个突发奇想带有创意的“梨苹果”一定会受到老师称赞的。
可是没想到结果会是这样子。他噙着泪把自己那个“0”分的“梨苹果”领了回去,珍藏在了他的抽屉里。
他想,他一定要从生活中找到一个他画中的“梨苹果”来,然后,让他的老师给他打上100分。
可是,小男孩走过许多地方,他所见到的苹果都是又红又圆的,一直没有找到他画的那只“梨苹果”。
那张“梨苹果”的图画纸已经渐渐发黄了,小男孩也已经长大了,为了找到那个梨苹果,他成了一名植物学家,但是,梨苹果他还是一直没找到。
一天,他突然想,为什么我非要找到现成的“梨苹果”呢?我要是培育出一棵梨苹果树来,那样不就会结出梨苹果来了吗?
他把一棵梨树的树枝削尖,然后绑在了苹果树的树枝切口上,梨树的树枝竟然在苹果树的树枝上成活了,几年过去了,苹果树上终于结出了他画中的“梨苹果”。
这个青年叫米丘林。他获得“梨苹果”的经历,就是现在植物界普遍采用的嫁接术。
从此,我们就有了成千上万种我们没有吃过、也没有见过的神奇水果。为什么我们都要教育孩子们画出一样的苹果呢?也许,画出不一样苹果的那个孩子,会充满了创造和传奇。
注:米丘林(1855~1935),苏联园艺学家,自20岁起从事植物育种工作达60年之久,苏联科学院名誉院士和苏联农业科学院院士。
[俄国」米丘林---改造大自然(米丘林生平)
----------------------------------------------------------------
----------------------------------------------------------------
改造大自然-----------------
[俄国」米丘林(1855—1935)
1877年冬天,一个月色昏黄的夜晚,凛冽的西北风刮得树枝瑟
瑟发抖,俄罗斯南部一座豪华的庄园里,主人一家在屋里围着火炉享
受着天伦之乐。在主人家果园一角潮湿的储藏室里,却正躺着一位
昏死过去的年轻人。他遍体鳞伤,寒风从窗户吹进,抽打着他苍白的
脸。过了很长一段时间,他慢慢地睁开眼睛,只觉得浑身疼痛,四肢
无力。然而,他并没有忘记自己来此的目的。他忍着剧痛,鼓足力
气,使出全身解数,挖开了储藏室的墙壁,借着昏黄的月色,观察了果
园中的每一棵果树,然后,趔趔趄趄地消失在夜幕中。他,便是年仅
22岁的米丘林。
辛勤的一生
伊万·弗拉基米洛维奇·米丘林(1vanVladimirovichMichurin)是苏
联卓越的园艺学家,植物育种学家,米丘林学说的创始人。1855年
10月28日,米丘林出生于俄罗斯中部梁赞州的普隆斯克县一个守
林人的家里。这是一个破落小贵族的家庭,世代爱好果树栽培事业。
米丘林从小受家庭的影响,对栽培果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果树园
成了他的乐园,他爱上了果树园,把果树园当成自己的伙伴。
8岁的时候,米丘林已能做嫁接和压条工作,当他看到开满漂
亮花朵的“中国树”竟然结出比樱桃还小的果子,而且涩得要命,心里
惋惜、失望,稚嫩的脸颊上挂满了泪珠,他发誓,一定要让它结出又大
又甜的果子。
转眼到了春光明媚的时候,米丘林在园子里种上了“中国树”。
当种子刚刚长出绿芽时,他不得不与之分别,踏上通往普隆斯克县立
学校的路。1869年,米丘林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梁赞中学。他的志向
是进高等学校学习自己喜爱的园艺专业知识。他学习刻苦,而且很
有个性,绝不盲目服从任何人。不幸的是,他的父亲去世了,由于家
庭贫困,他不得不中途辍学。
为了谋生,1872年,米丘林开始在科兹洛夫(现改为米丘林斯
克)火车站当站务员,兼做钟表修理工作。上班之余,他在自己住宅
旁边的一小块空地上建立了自己的试验果园,培育起苹果、梨,樱桃
等果树,同时开始研究俄国和其他国家的果树、浆果植物的品种记
录。
1874年,米丘林结婚了。他的妻子是一位勤劳、坚毅的妇女,她
后来成了米丘林事业的积极支持者和忠实有力的助手,为米丘林分
担了艰苦的劳动和生活重担,对米丘林的事业有很大的帮助。
1875年,米丘林在科兹洛夫城附近租了一片荒地,种植从各地
收集来的很多果树品种,建立了一个小规模的育种苗圃,正式开始了
他长达60年的科学育种生涯。
1882年,米丘林又租了一块稍大的土地,把苗圃的一些果树移
种到那里,正是在这块土地上,米丘林培育出了他的第一批树苗和樱
桃。
1888年,米丘林用分期付款的办法在城外的土尔马索沃村购买
了l2俄亩土地,把原先所有果树苗木都移植到那里。第二年,他正
式辞去车站的职务,与妻子住在园地的小窝棚里,全力以赴研究果树
的改良工作。不久,他在当地又买了一片荒芜的沙地,建立新的苗
圃.他在那里工作到逝世,培育了许多果树品种。
1917年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府对米丘林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
重视。1918年11月18日,农业人民委员会接收了米丘林献出的苗
圃,他个人经营的小块试验地被扩展为全苏俄的一个国家研究中心;
1921年,他培育的果树新品种已有150多个。他的工作受到列宁的
重视、全苏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加里宁先后两次看望米丘林。1928
年,在苗圃的基础上建立了米丘林果树遗传育种站。经过数十年的
研究和实践,米丘林一生共育成300多种果树和浆果植物新品种,他
把自己的研究结果总结在两本书中,即他的名著《工作原理与方法》
和久我的六十年工作总结及将来的展望》。
由于米丘林的杰出贡献,苏联政府给予他很高的荣誉。1922
年,列宁在拍给米丘林的电报中说:“你在获得新植物的实验上,具有
全国意义。”1925年,米丘林被授予劳动红旗勋章;1931年,苏联中央
执行委员会主席团授予米丘林最高奖赏——列宁勋章;1934年,苏
联政府授予他科学技术劳动英雄称号;1935年,他被选为苏联科学
院名誉院士。科兹洛夫城也被更名为米丘林斯克以纪念这位伟大的
科学家。
艰难的探索
米丘林的一生绝大部分时间是在极其困难艰苦的条件下度过
的-在他长达60年的科学生涯中,有43年是在沙皇统治下度过的。
他立志要使荒凉的、只能生长一些半野生状态果树的俄罗斯中部和
北部,也能像南方一样生长出品质优良的水果。这一问题的研究却
不是轻易能取得结果的。它将遇到一系列的理论问题和实际困难。
当时的沙皇政府却不支持他的一切努力,米丘林不但得不到官方任
何精神上的支持和经济上的援助,反而常常受到一帮空谈术士的公
开鄙视和无耻诽谤。他默默地忍受着各种重压,无休止地操劳着、试
验着。
1875年,当米丘林正式开始科学育种时,为了租得土地,他每月
从自己仅有的12个卢布的工资中抽出1/4支租金。为了赚些钱
来支持自己的园艺事业,也为了维持自己及家人的日常生活,他不得
不在繁重的工作之余再去修理钟表。在这种状态下,他夜以继日地
工作了十多年。
刚开始的研究,米丘林几乎都是以失败告终。一次次痛心的失
败使他认识到,单靠自己闷头苦干是不行的,应该出去看看别人是怎
么干的。于是,他带着少得可怜的盘缠,走出自己的园子,独自出门,
徒步旅行,几乎走遍了俄罗斯中部的各个果园。旅行见闻,使米丘林
大开眼界,获得了许多好的经验。然而,在旅行中,他也受尽了折磨。
因为他很穷,衣衫破烂,处处受人歧视,一些果园的主人,不仅不让他
进果园考察,还对他进行奚落、毒打。为了自己的园艺事业,米丘林
忍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侮辱和痛苦。
在做试验的同时,米丘林体会到,不能完全因袭传统的做法,应
该创造新的方法。而要创新,则必须懂科学,有知识。对米丘林而
言,由于中学便辍学了,他关于园艺的科学知识十分贫乏,为了弥补
自己的不足,他只能买些书来自学。由于家庭经济拮据,要买书必须
卖掉一部分苗木。对此,妻子极力反对,因为那些苗木经过他们的辛
苦劳动,好不容易才成活了,卖掉多可惜呀!然而,米丘林态度很坚
决,他说:“我现在需要知识,需要科学。只有用科学指导实践,才会
成功。”好说歹说,米丘林终于说服了妻子,忍痛卖掉了一些苗木,到
莫斯科买了许多有关生物学和园艺的书籍。其中,达尔文的《物种起
源》中有关物种可变的思想对他有很大的启发。
功夫不负有心人,辛勤的探索加上科学知识的引导,米丘林终于
实现了梦寐以求的宿愿,培育出300多种新的品种,使俄罗斯的中部
和北部也能生长出跟南部一样优质的果树,他自己也成为举世闻名
的大园艺学家。
米丘林在探索的过程中,先后经历了三个主要的阶段:
1.驯化阶段。在开始的时候,米丘林很迷恋当时风行的风土驯
化说、他把南方的果树直接移植到北方来,或者把南方果树的枝条
嫁接在北方耐寒力强的野生果树上,希望能够加强南方果树的耐寒
性,可是米丘林在10年漫长的岁月中,得到的都是失败的结果。许
多有名的南方果树,在北方生长后,由于经受不起冬季严寒的考验都
死去了。他忍痛总结失败的教训,终于认识到年老的结过果的植物,
具有顽强的保守性,把它们直接移植到另一个气候条件相差极大的
环境是很难改变它们的遗传本性的;只有由种子长成的实在苗,处于
幼龄阶段,具有可塑性,才能适应新的环境条件。

2.大量选种阶段。从1888年开始,米丘林采用传统的混合选种
和人工培育的方法,来改良果树的品种。他把从国内外选购的大批
果树的优良品种的种子播种在自己的园地里,然后根据人工选择的
经验,从中挑选最富有生活力的优良苗木进行细心的培育。他希望
这些苗木从发芽时起,就逐渐经受寒冷气候的考验。在培育过程中,
他采用逐步向北推移和连续选择的方法,改变果树的耐寒性。用这
种方法,米丘林培育了一些名贵的果树品种。但是这种方法需要的
时间太长,效果也不太理想。
3.杂交育种阶段。为了缩短培育新品种的时间,获得更好的效
果,米丘林决定采用杂交育种的方法,他认为杂交后代的遗传性来
自两个不同的亲本,因此具有动摇性,很容易受外界条件的影响,人
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去改变它。他先从本地最好的果树品种中选
出一对对亲本植物进行人工杂交,但由此得到的杂种达不到所需的
标准。接着他又以本地的品种与南方品种进行杂交,由此得到的品
种结出了美味的果实,但大多数不能储藏过冬。于是,他进一步采取
远缘杂交的方法,以获得更大的成就。
远缘杂交是亲缘关系较远的动植物类型之间的杂交:如种间杂
交(不同种的动植物相互交配)、属间杂交(同科不同属的动植物相交
配)。米丘林选择两种原产地相距极远、生长条件差异很大,种缘关
系相距较远的种间或属间果树进行杂交,如他以乌苏里野生梨为母
本,别里皇家梨作父本,进行人工授粉;他又把堪地勒苹果的花粉拍
在“中国”苹果的雌蕊上。他认为远缘杂交的结果,可以获得动摇性
最大的杂种后代,因而更容易受人为条件的影响,创造出符合人们需
要的新品种。然而,远缘杂交时,常常会遇到不能授粉的障碍,为了
克服这种困难,米丘林创造出了混合授粉法.预先无性接近法和媒介
法。
混合授粉法:就是将几个不同品种的花粉混合在一起,授于母本
柱头上,可以扩大选择受精范围,从而克服远缘杂交不易授粉的困
难。
预先无性接近法:就是把准备杂交的两个亲缘关系较远的植株,
先用嫁接方法,使它们的生理特性较接近,减少二者间的差异,然后
把一方的花粉授到另一方的花蕊上去,达到远缘杂交的目的。
媒介法:在两个不能直接进行杂交的远缘植株中,先把其中的一
方与同它较接近的植物杂交,然后用所得到的杂种后代与亲本的另
一方杂交,便有可能使远缘杂交获得成功。
米丘林运用这些方法,克服了远缘杂交的困难,创造了很多果树
新品种。在实践中,他很注意把多种方法结合在一起,灵活运用。
各种巧妙的杂交方法,使米丘林获得了许多果树新品种。他使
很多品质优良的水果生长在早先的不毛之地。他的名字很快在国内
外传播开来。l911-1923年间,美国农业部一直想以巨额金钱购买
米丘林所收集和创造的全部果树品种,并用高薪吸引米丘林去美国
工作。然而,米丘林宁愿在困难的条件下艰苦地工作,也不放弃为祖
国服务。十月革命后,米丘林的工作条件得到了根本的改善,结束了
他孤军作战和贫困的处境,他的事业获得了迅速发展。
米丘林学说的奠基者
米丘林不仅培育了许多名贵的果树品种,而且还继承和发展了
达尔文等人的进化学说,从有机体与生活条件相统一的原理出发,总
结出杂交的理论和规律。他认为,杂交种的特性是亲本的遗传性加
上外界环境条件影响的总体,即杂种具有父本和母本的遗传性,但又
不完全是父本和母本的遗传性,还需加上外界条件的影响。他主张
用人的力量创造一定的外界条件,来控制生物的生长发育,以达到人
类所需要的目的。他关于生物遗传性的理论以及控制遗传性的原理
和方法,奠定了后来米丘林学派的基础。
米丘林的一生,着力于通过外界环境条件的作用定向地培育新
品种的研究,并获得巨大的成就。然而,也正由于他的实践特点,他
在总结自己的实践并上升到理论时,却过分强调外界环境条件,而忽
视了生物自身遗传物质对其性状的决定性作用。20世纪50年代,
其学说被李森科等人片面地加以推行,他们打着拥护米丘林学说的
旗号,压制和排斥孟德尔、摩尔根的遗传学说,把孟德尔、摩尔根的学
说斥为“反动的唯心主义的孟德尔摩尔根主义”,并采用行政手段迫
害苏联孟德尔一摩尔根学派的遗传学家,使苏联的细胞遗传学发展
蒙受巨大损失。这一教训值得人们永远记取。
米丘林不愧为一位卓越的园艺家,大自然的改造者。他的名字
激荡着无数有志者的胸怀,他的事业点缀了无数人的生活,他的宏大
誓愿——“我们不能等待自然界的恩赐,我们的任务是向自然索取”,
至今仍激励着人们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