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怎么看待寓言里愚公的“愚”,智叟真的“智”吗?为什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9 11:34:00
你是怎么看待寓言里愚公的“愚”,智叟真的“智”吗?为什么

你是怎么看待寓言里愚公的“愚”,智叟真的“智”吗?为什么
你是怎么看待寓言里愚公的“愚”,智叟真的“智”吗?为什么

你是怎么看待寓言里愚公的“愚”,智叟真的“智”吗?为什么
《愚公移山》一文,出自《列子·汤问篇》.说的是:愚公嫌太行、王屋二山,“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扣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馀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回他:“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少年时,读此文,深为愚公精神所感动.时至今日,愚公精神固然还感动着我,但他那处事的方法,窃以为不可取.
  愚公之所以要移山,无非是那山挡了自家出入的路.于是,问题就出来了.问题有二:一是当初为何要在这建屋;一是为何只想到移山,想不到移家.
  愚公年九十,那山乃开天辟地时就存在,显然不止九十年.傍山依水,择地而居,本是常识.天涯何处无芳草,哪里黄土不埋人,为啥就非要在这居住呢?假如,建屋一事乃愚公所为,他本就犯了错;假如,建屋一事乃愚公祖上所为,他祖上就犯了错.既是错,就该改.自己错了不改,是执迷不悟;守着祖上的错不改,是墨守成规.
  愚公也意识到错了,只是他把这错怪在了这山上,而没落在自己身上.于是,他要移山,要用山的“错”,来证明自己或祖上的“对”.所以,他怪山挡路,不怪己建屋,来个“责山不责己”.
  事实是清晰的.山是客观存在的,选择在此居住是主观的.不按客观规律办事,自然要受到惩罚.受到惩罚时,不重新审时度势,一味地主观行事,那必然是要受到更大的惩罚.
  愚公的智商是高的,从他回答智叟的话中就可知道.挖山不止,运土不懈,终能实现自己的目标.换言之,就是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在一定的条件下,是能够改变客观存在的.可惜,他钻进了牛角尖,没有算另一个数.当他的家门前是一马平川时,他和他的子子孙孙付出了多少?而他的目标又是什么呢?用这番付出,能盖起多少房屋,能垦出多少良田……这得与失,简直是不能衡量的.失去的是喜玛拉雅山,得到的是一粒沙.
  俗话说:条条道路通罗马.这条条道路,绝没有一条是直线的.目标是罗马,走到就是了.至于怎么走,当然是因势利导,要有所选择,以少付出、快达到为最佳.
  愚公精神是可佳的,但方法是不可取的,做法是错的.
  世上有许多事,关键的不是“能不能做到”,而是“该不该去做”,以及“怎样才能做的更好”.所谓的三思而后行,说的就是这个.固守着“自古华山一条路”,那是无法走出新路的,更何况,华山的那条路,也是人走出来的.
  今天世人中不乏愚公的后人,常听到“我就不信”之类的豪言壮语.是的,你信,我也信.只是在说这话时曾问过自己:这事非为不可吗?非如此为不行吗?
  近读本地报纸,见一报道从极贫困山区移民的事.那山区本就没可耕之地,当地人是衣不掩体,食不裹腹.政府是年年扶贫,当地是岁岁不脱贫.现在,他们全迁移出来了,在那有可垦之地处安家立业了,一下子就脱贫了.而那大山也成了自然生态区,将在环保以及自然物种保护方面起到应有的作用了.
  是的,人不能固执己见,要善于多层次、多角度地思维.在今天,尤其要解放思想,拓展视野.建国初期,有句口号:多快好省.虽说挺久的了,但用在今天,还该是有新意的吧!
  至于,智叟之所以不智,就在于他劝愚公时,论的是“能不能做到”,而不是“该不该去做”,以及“怎样才能做的更好”.于是,他“亡以应”.
  这只是他表面上的不智,而实质上是“知难而不为”.这一心态,较之愚公又差了一截.面对“出入之迂”的路,只是心安理得地接受,而根本不去改变它,甚至于连想改变的念头都不曾有,那就是更大层次上的不幸了.
  当“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他不曾献谋出力,反而对愚公“笑而止之”,难怪愚公要说他“曾不若孀妻弱子”了.
  世间事,实无太多不可为之事.嫦娥奔月,乃古时人们的一个想象,现在人类已登上了月球.其根本之处,在于要敢想,然后才是如何去做.如果,连想都没有,何来的做?举个简单的例子:买福利彩票,不想五百万,谁去买?中否,当然是偶然大于必然.但是,不买,那偶然也就绝不会发生.
  智叟是“智”的.也许是他太“智”了,结果是聪明反被聪明误.本想在愚公面前摆弄一番“智”的,倒得到了一番奚落,不得只失了.
  今天世人中不乏智叟的后人,常听到“怎么可能”之类的悲观论调.是的,也许不可能,只是在说这话时曾问过自己:这事难道就没可能吗?不去尝试怎么就知道真的不可能呢?
  愚公精神是需要发扬的.但是,仅仅有精神,那是远远不够的.

愚公并不是真正的愚笨、而是在别人眼中他采用了最愚蠢的方法来“移山”,因此被称为愚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