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陋室铭、爱莲说梳理(关于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等)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6 06:42:57
急!陋室铭、爱莲说梳理(关于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等)

急!陋室铭、爱莲说梳理(关于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等)
急!陋室铭、爱莲说梳理
(关于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等)

急!陋室铭、爱莲说梳理(关于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等)
陋室铭
一、文章内容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二、文学常识
1、文章的作者是唐朝诗人刘禹锡.
2、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
三、语音
馨(xin) 鸿儒(rú) 调(tiáo)素琴 案牍(dú)
四、通假字
五、古今异义词
1、谈笑有鸿儒 鸿:古义:大
今义:鸿雁
六、词类活用
1、有仙则名 名:有名(出名、闻名)
2、无丝竹之乱耳 乱:干扰(扰乱、使……乱)
七、一词多义
八、重点词语解释
1、谈笑有鸿儒 鸿:大
2、无案牍这劳形 形:形体、身体 案牍:官府公文
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4、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调:调弄,这里指弹.
5、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灵:灵验,神奇
6、斯是陋室 斯:指示代词,此,这
7、往来无白丁 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8、阅金经 金经:佛经
9、无丝竹之乱耳 丝竹: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丝:本指弦乐器 竹:本指管乐器
九、特殊句式
1、何陋之有 宾语前置:有何陋
十、朗读节奏
十一、理解性默写
1、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文章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4、文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5、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6、用比喻赞美"陋室"的句子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7、《陋室铭》一文中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话是:孔子云:何陋之有?
8、作者在文中结尾把自己与古代贤士相比,表现出了他的高尚情趣的一句话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9、《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10、文中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十二、重点语句翻译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2、孔子云:“何陋之有.”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3、苔痕上阶绿,草色人帘青.
*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人帘里.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
十三、课文内容理解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2分)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表现了作者希望为国效力、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出了环境的清幽雅致.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写出了作者生活情趣的高雅.
D、文章举诸葛庐、子云亭的例子,是为了说明“陋室”不陋的道理.
2、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十四、开放性试题
1、“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功颂德的文字,后成为一种文体.人们经常用“座右铭”来激励鞭策自己.请你从平时积累的古诗文中写出一则有关学习方面的“座右铭”.
*示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爱莲说》
一、文章内容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二、文学常识
三、语音
甚蕃( ) 淤( )泥 濯( )清涟( )而不妖 亵玩( )
四、通假字
五、古今异义词
六、词类活用
七、一词多义
八、重点词语解释
1、 可爱者甚蕃 蕃:多,“蕃”在中文的近义词是众,反义词是鲜(独).
2、香远益清 益: 副词,更.
3、亭亭净植 植:树立.
4、陶后鲜有闻 鲜:少.
5、濯清涟而不妖 濯:洗涤.妖:妖媚.
6、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而:却 亵:亲近而不庄重.
7、宜乎众矣 宜:应当
8、晋陶渊明独爱菊 独:只,仅
九、特殊句式
1、莲,花之君子者也(判断句)
十、朗读节奏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2、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4、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十一、理解性默写
1、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全文的中心句是:花之君子者也.
3、周敦颐《爱莲说》:咏莲名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5、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6、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
7、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自好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8、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香远益清.
9、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主旨句):莲,花之君子者也.
10、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十二、重点语句翻译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对于)莲花的爱好,同我一样的还有谁呢?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我只爱莲花,(因为它)出于污泥却不受污染,在清水中洗净后却不妖冶.
3、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芬芳远播.(就)更显清香,高高地洁净地直立在那里.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能轻易地玩弄它.
5、噫 !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唉!爱菊花(的人),(从)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过.
6、莲,花之君子者也.*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7、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牡丹的人,当然是很多了.
十三、课文内容理解
1、文中的莲花比喻君子(道德高尚的人),写“菊花”和“牡丹”的作用是突出君子的高尚气节.
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照应了上文的“世人甚爱牡丹”.结尾这一句感叹表达了作者对追求逐利(追求富贵、贪慕富贵)、趋炎附势 的世风的鄙弃.
3、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课文中的“牡丹”、“菊”、“莲”分别象征什么样的人?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着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1) 牡丹---“ 花之富贵者“象征:追求功名、富贵的人.
(2) 菊---“花之隐逸者”象征:不趋炎附势的隐士.
(3) 莲---“花之君子者”象征:品行高尚的贤能之士.
(思想感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要在污浊的世间保持高洁的品格和坚贞的节操.
4、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莲“不染”“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亭亭净植”“不可亵玩”的特征所代表的可贵品质.
*莲花代表的可品质是:质朴、高洁,胸怀豁达,品行无邪;不拘繁文苟礼,美德广布四方,独立自主,威严不可亵渎.
5、本文所用的修辞有:排比、设问、比喻 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 表现手法有:象征、衬托
本文运用了衬托的手法,用菊正衬莲,用牡丹反衬莲.文章的最后一段运用了多种句式:分别有感叹句(噫 !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设问句(莲之爱,同予者何人?)陈述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6、作者将莲与壮丹作对比,表达了作者对洁身自好(或正直、高洁)品行的追求,对追名逐利世风的厌恶.
7、陶渊明独爱菊,表明他追求隐逸的生活态度;世人甚爱牡丹,表明世人贪慕富贵的生活态度;周敦颐独爱莲,表明他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8、.下面这段话蕴含了君子哪些品质?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既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许;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志洁行廉,仪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意思对即可)
9、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3分)
A、选文以爱莲之情来表达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及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B、在文中作者从莲的生长环境、形态香气、风度气质等方面描写了莲花的超凡脱俗.
C、文中以“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来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因而美名远扬.
D、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表达了作者对雍容华贵的牡丹的赞美之情.
十四、开放性试题
1、短文赞扬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实则是作者思想情怀的抒发,可现实生活中,有人却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样看待的?请简述理由.
*略(提示:针对某一种观点或将两者结合起来谈均可,但必须扣住“人与环境”的关系)
2、你喜欢哪种花?请简要说明喜欢的原因.*略
3、作者认为,菊是“花之隐逸者”,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为什么?
*同意与否均可,理由要能支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