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出不纳履,李下不正冠\"是哪个成语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10 10:15:50
\

\"瓜出不纳履,李下不正冠\"是哪个成语
\"瓜出不纳履,李下不正冠\"是哪个成语

\"瓜出不纳履,李下不正冠\"是哪个成语
标准写法是: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成语是:
  瓜田李下.
  “瓜田李下”一词源于“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意指正人君子要主动远离一些有争议的人和事,避免引起不必要的嫌疑.
  发音
  guā tián lǐ xià
  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或指比较容易引起嫌疑,让人误会,而又有理难辩的场合.
  释义
  经过瓜田,不要弯下身来提鞋,免得人家怀疑摘瓜;走过李树下面,不要举起手来整理帽子,瓜田李下免得人家怀疑摘李子.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或指比较容易引起嫌疑,让人误会,而又有理难辩的场合.易误用为形容田园生活.古人强调正人君子要顾及言谈举止,风度礼仪,除此之外,还要主动避嫌,远离一些有争议的人和事.[1]
  出处
  《君子行》:“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附:《君子行》 (《乐府解题》曰:“古辞云‘君子防未然’,盖言远嫌疑也.又有《君子有所思行》,辞旨与此不同.”) 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嫂叔不亲授,长幼不比肩.劳谦得其柄,和光甚独难.周公下白屋,吐哺不及餐.一沐三握发,后世称圣贤.《君子行》:此首无作者名,《文选》卷二七作《古辞》,《艺文》卷四一、《诗纪》卷一三作《曹植》,又见《曹子建集》卷六,无“嫂叔不亲授”四句,注称“古乐府作古辞,冠字下有四句云云”,恐编者有误,故附此.
  用法
  联合式;作主语、定语;同瓜李之嫌
  示例
  《北史•袁聿翻传》:,古人所慎.愿得此心,不贻厚责.” 晋·干宝《搜神记》第15卷:“惧获~之讥.” 只要自己行得正,就是在~也没有什么可担心的.
  近义词
  瓜李之嫌
  典故
  唐朝唐文宗时,大书法家柳公权忠良耿直,能言善谏,官职担任工部侍郎.当时有个叫郭宁的官员把两个女儿送进宫中,于是皇帝就派郭宁到邮宁(现在的陕西邮县)做官,人们对这件事议论纷纷.皇帝就以这件事来问柳公权:“郭宁是太皇太后的继父,官封大将军,当官以来没有什么过失,现在只让他当邮宁这个小小地方的主官,又有甚么不妥呢?”柳公权说:“按照郭宁的贡献和功绩来说,派他到邮宁去当主官,原本是合理合情,无什么好争议的,可是议论的人都以为郭宁是因为进献两个女儿入宫,才得到这个官职的.”唐文宗说:“郭宁的两个女儿是进宫陪太后的,并不是献给朕的.”柳公权回答:“瓜田李下的嫌疑,人们哪能都分辨得清呢?” “瓜田李下”是从古乐府《君子行》中的诗句“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引申来的.这里柳公权是比喻皇帝的做法很容易让人产生怀疑.
  故事
  北齐时期,学识渊博的袁聿修做了博陵太守,他为官清廉,公私分明,不收取别人的钱物.有一次他去外地考察,路过兖州.老朋友兖州刺史邢邵拿出一匹当地生产的白色丝绸送他,他以考察地方官员注意瓜田李下之嫌婉拒朋友的好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