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理学论文 > 教育资讯

理科论文 :玉米对山西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促进作用[1]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1 23:14:23 理学论文
理科论文 :玉米对山西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促进作用[1]
理科论文 :玉米对山西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促进作用[1]理学论文
【找论文网 - 山西理学论文】
摘 要:玉米在明代晚期即已传入山西,但直到光绪年间,玉米才在山西得到普遍种植。本文通过对山西与相邻各省在玉米引种时间上的比较分析,对山西各县区玉米别称的来源及玉米传入山西的途径和时间做了比较详细的梳理归纳,进而指出玉米这种高产作物对山西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山西玉米 传播引种 经济作用

山西方志对玉米的记载,最初比较简单,明万历至清康熙年间,个别地区在物产中只记录了玉米的名称。乾隆年间,南部的绛县和北部的大同先后对玉米的形态特征做了描述,云“其苗叶胥似高粱,穗如秕麦,叶旁别出一苞,垂吐白须,久则苞拆子出,颗颗攒簇”,[1] 光绪年间,山西的一些地方志中对玉米的描述增加了新的内容:光绪六年(1880年)《闻喜县志》记有“玉蜀黍(山地园地艺,补麦缺)”;光绪九年(1883年)《怀仁县志》中记载:“玉蜀黍(不及秋霜,宜广种)”;在民国时期方志中,才见到如“玉蜀黍……颗粒有大小之别,小颗粒晚种合宜,大者宜早种”[2] 这样一些对玉米品种和种植技术比较详细的记载。 一、玉米在山西的别称及来源 玉米的别称甚多,全国约有70余种,在山西有玉蜀黍、玉稻秫、玉高粱、玉秫秫、玉秫、玉茭子、玉茭茭、包谷、玉谷、禹谷、舜王谷、御麦、玉麦、棒子等10多种。在这些别称中,以“玉蜀黍”通行的范围最广,其他别称通行的范围都比较狭窄,如表1所示,称“玉米”的地区只有山西北部的定襄县;称“玉蜀黍”的县份在山西全省各个地区中都有,从北部的大同、怀仁、繁峙,到中部的清源、昔阳、寿阳,再到南部的岳阳、安泽、翼城、襄陵、沁源、安邑、闻喜、绛县、新绛,都做如此称呼;称“玉茭”的地区有北部的定襄、繁峙、河曲,中部的太谷、平定,东南部的襄垣、长子、阳城;称“包谷”的地区有清源、文水、河津;称“玉谷”的地区有安邑、芮城;称“御麦”的地区有阳城和新绛;称“玉麦”的有南部的乡宁和翼城;而其他别称只出现在个别县的方志记载中。 同治《建始县志·物产》曰“包谷,山陕曰玉高粱”,在山西大多数地区的方志记载中,玉高粱和玉蜀黍都是一起出现的,这是因为“……谷谱蜀黍,一名高粱,一名蜀秫”,[3] “……关西呼蜀黍为稻黍,今山西平阳、汾州诸郡人,余见其通呼为稻黍也”,[4] “……稷曰蜀秫,又曰茭子,即高粱也”,[5] 由此可见蜀黍、蜀秫、稻黍、茭子都是高粱的别称,因为玉米“其苗叶胥似高粱”,[6] 所以又被称为“玉蜀黍”、“玉蜀秫”、“玉稻黍”、“玉茭子”。 对“玉秫秫”和“玉茭茭”这两个别称,光绪八年(1887年)《寿阳县志》中这样记载:“玉秫秫,茎叶似秫秫,为实大而有光泽,故名。一名玉茭茭,盖秫声之转,而字之认犹之椒菽同,从叔声而异读也。”[7] 玉米之所以又被称为“包谷”,大概是因为“结实有皮包之”[8] 和“《本草纲目》始入谷部”[9] 这样的原因。中国直呼玉米的地区不广,在云南、贵州、广东、广西、湖南、湖北等地区,“包谷”是对玉米最普遍的称呼。 玉谷也是玉米的别称,在清人的地方志中,也有禹谷或御谷的。章学诚说:“苞谷一名玉米,一名玉谷,谓合五而六也。”嘉庆《河津县志》:“包谷一名禹谷”,嘉庆《商城县志》也载:“玉蜀黍一名玉谷”。玉谷的称呼多流行于北方。 徐光启在《农政全书》中这样写道:“别有一种玉米,或称玉麦,或称玉蜀秫,盖亦从他方得种。”[10] 玉麦之称,在明清两代多见于云南、贵州西部、四川西部、甘肃、陕西中部、河南等地区,另外,安徽、直隶、山东等省的地方志中也有所记载。为什么叫玉麦?据光绪《名山县志》的解释:“粒豆,色黄润如玉,故得玉名”;道光《城口厅志》曰:“麦者,言可磨面如麦也”;道光《新津县志》则说:“玉麦,言其粒如麦也”。看来,果实外形似玉,又可磨面如麦子,是玉麦称呼的由来。 表1 山西玉米别称及通行县区分布名 称|通 行 地 区 玉 米|(光绪)定襄县 玉蜀黍(玉高粱、玉蜀秫、玉稻黍)|(乾隆)大同府、绛县 (道光)繁峙县、大同县 (光绪)怀仁县、清源乡、寿阳县、闻喜县、盂县 (宣统)文水县 (民国)昔阳县、岳阳县、安泽县、翼城县、襄陵县、沁源县、安邑县、新绛县 玉茭(玉茭子、玉茭茭)|(乾隆)阳城县 (嘉庆)长子县 (道光)繁峙县 (同治)河曲县 (光绪)定襄县 (民国)太谷县、平定县、襄垣县 包 谷|(光绪)清源乡、文水县 (嘉庆)河津县 玉 谷|(民国)安邑县、芮城县 御 麦|(乾隆)阳城县 (民国)新绛县 玉 麦|(民国)乡宁县、翼城县 禹 谷|(嘉庆)河津县 舜 王 谷|(万历)稷山县 棒 子|(民国)安邑县 表注:括号中朝代系后列府县乡志书的刊版年代。 关于“御麦”这一别称的由来,在同治十三年《阳城县志》中这样记载:“以曾经进御,故名”。在两湖地区也有将玉米叫做“御高粱”和“御米”的,大概也是因为玉米曾经是贡品,而理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