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行政管理论文 > 教育资讯

行政论文:儒学与中国文化的整合---洙泗会讲文稿[1]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5 05:54:27 行政管理论文
行政论文:儒学与中国文化的整合---洙泗会讲文稿[1]
行政论文:儒学与中国文化的整合---洙泗会讲文稿[1]行政管理论文
【论文参考网 - 行政管理论文】
先从中国文化的框架结构说起。关于中国文化的框架结构,近代以来中国人形成了诸多看法,最有影响的有儒家主干说,道家主干说,儒道互补主体结构说,儒道佛三位一体说等。还有的从中国文化某一重要特征出发,认为中国文化倾向于某一文化模式,如中国文化是一种超稳定结构,中国文化是由血缘根基、实用理性、乐感文化、天人合一构成的文化?D?D心理结构,中国文化是以礼为中心的文化模式等等。这些看法无疑都是十分有见地的,都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把握了中国文化框架结构的基本特征。不过,本人觉得随着对中国文化研究的不断深入,有些观点就越来越显示出局限性,往往是各有所蔽。

论文论文参考网下面我就自己学习中国文化过程中形成的关于中国文化的框架结构的一些初浅看法提出来,并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探讨儒学与中国文化整合的关系,以就教于方家。
一、中国文化的框架?D?D天、地、人三才

中国文化的基本框架是天、地、人三才。古人常以三者并列探索世界的构成规律。

“三才”作为一个思想范畴,最早文字记载是《易传》,然而其起源、发展、演变却有一个漫长的过程,至少可以追根溯源要到原始社会晚期。20世纪80年代末,在河南濮阳西水坡出土的仰韶文化墓葬中一组蚌壳龙虎图。另外,关于盘古开天辟地以及三皇(天皇、地皇、人皇)的传说,虽然出现很晚,也可以作为上古三才观念萌芽的佐证。

殷周时期,天神、地祗、人鬼都是人们崇拜的对象,这从宗教角度也可见得一种“三才”的观念。

关于《周易》的起源,《易传?系辞》说:“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这既说明了《易》的基础八卦始见于史前的包(伏)牺氏时期,也说明这时期已经有了三才观念的萌芽。八卦以其独特的象征形式,将天地人三者概括起来,八卦也便成为三才观念的简洁表达。后来,《易传》对三才之道议论精当完备。

三才之说到了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各家各派仍然在“天?D地?D人”三才的大框架中演进,只不过各家各派都是一种“片面的掘进”?D?D从不同的方向、角度具体化、深刻化了某些方面,某些内涵,使三才观念有了进一步的深入发展,其特点是从自然及于社会,从哲学及于伦理,逐渐发展为三才之道,不同的思想学派著述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

战国以降,三才宇宙观逐渐有了几个新趋向:其一,三才有从“三分”向“二分”的转化,但“三分”依然存在。

其二,阴阳观念最初是从三才之道中分化出来的,这个时候逐渐独立为一最有影响力的观念,这与以上的“二分”倾向是有关系的。

其三,三才宇宙观念在后来的思想史上不绝如缕,特别是由天父地母观念发展出了“天地人合一”的思想。

总之,在三才之说中,人在天地间是居“中”的,为天地之中介,居中而立,把天地两个对立项有机地联系成个整体,并且参赞、调谐天地万物之化育。今天,我们可以从三才中的人居中而立的重要位置与作用上我们可以推出形而中,以与已有的形而上、形而下组成一个完整逻辑思想结构:

混 天 天道 乾 道 形而上

(道) 人→ 人道 → 易 → 卦 → 形而中(主体人)

沌 地 地道 坤 器 形而下

所以,中国文化的框架就是形而上、形而中、形而下的三层次结构。这样划分有几个特点值得明确:

①是强调三者以“形”为标准而分为三,不过是一种人为的逻辑结构,实际上在文化有机体自身这三个层次是难以分辨的,以“形”分之,只是一种形式化的表述。

②三者为有机整体,体系性极强,在本质上是相通的,在生命上是相维的,在功能上是相济的。

③由三才宇宙观可知,天、地、人三者也各有特点,缺一不可,“天人合一”模式忘了地,造成了二分法,由二分法又导致了“二元对应”,走入了西方文化的理路,应该迷途知返,回归三分法,恢复三才之道,处理好天地人之间关系。在此基础上确立形上、形中、形下的逻辑结构,就有了很深的文化底蕴。

④形上、形中、形下以形中突出了人的居中而立的主体性地位。因此,在文化创造中也要不失中道,以人?D?D社会为文化之中轴,沟通天、地,以人的主动性实现人与天、地的和谐一体。

二、中国文化的内部?D?D儒道佛法四维结构

在这个大框架之中,又经过漫长的历史时期形成了这样一个结构,一种四维结构。

在中国历史上,儒家从产生之起就是一个诸子百家争鸣的环境,可是为什么后来历史选择了儒家?儒家如何适应了历史?儒家在后来不断出行政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