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行政管理论文 > 教育资讯

行政论文:儒家的知识论传统与扬雄的重智思想[1]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2 22:33:24 行政管理论文
行政论文:儒家的知识论传统与扬雄的重智思想[1]
行政论文:儒家的知识论传统与扬雄的重智思想[1]行政管理论文
【论文参考网 - 行政管理论文】
在先秦各家学说中,对于知识和智慧一直就有截然不同的看法,正如余英时所指出的,始终存在着重智与反智两条线索,而且,这两条线索不仅存在于儒、道、法等不同的派系之间,也存在于儒家内部。

在道、法诸家中,对知则历来表现出一种轻视乃至反对的态度。法家将道家思想中的愚民政治学说发挥到了极至。黄老与法家的愚民政策一直延续到汉初,在《淮南子》里,充满了对智能的轻视和对于思辨的抹杀[1]:

夫先知远见,远视千里,人才之隆也,而治世不以责于民;博闻强志,口辨辞给,人智之美也,而明主不以求于下;敖世轻物,不污于俗,士之伉行也,而治世不为民化;神机阴闭,??? 无迹,人巧之妙也,而治世不以为民业。故苌弘师旷,先知祸福,言无遗策,而不可与众同职也;公孙龙折辨抗辞,别同异,离坚白,不可与众同道也......鲁般墨子以木为鸢而飞之,三日不集,而不可使为工也......视高下不差尺寸,明主弗任......故国治可与愚守也。论文论文参考网(《齐俗》篇)

从儒家内部看,孔子虽然将知识即向外的学习看作是成就道德的必要条件,但在仁智两者之间,他还是有所偏重的。在孔子思想体系中,仁和智往往是成对出现的:“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仁和智代表生活的两种不同的风格,但当孔子断言说:“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乐,智者利仁”(《论语?里仁》),一个人离开了仁既不能长期经受得起贫困,也不能长期经受得起安乐,他在仁、智中间偏重于何者就十分明确了。智必须由仁来维持,而为了达到仁又必须有智。“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论语?卫灵公》))《论语》中的智,有时也带有贬义地专指零碎的或无关紧要的知识,如“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有时,无智也可能具有敏于感受或灵活变通的意思:“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论语?子罕》);甚至智的对立面愚,也可在特殊情况下被当作内在力量的确证而博得赞许:“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论语?公冶长》)。到了孟子,在其心性之学中,几乎完全忽略了智性层面,因而从总体上看,对知识则采取了一种较为轻视的态度。《孟子》说:“所恶夫智者,为其凿也。”如果仅从传统文献来看,似乎在儒家主要人物中,唯有荀子对知识较为重视。荀子特别强调学习礼义的重要性,极大地弘扬了孔子心性之学的智性层面,成为后世重智主义发展的不可缺少的环节。荀子强调必须通过心的知虑工夫而知“道”,学习师法,认识礼义,用礼义节制欲望,节制情性,使社会正理平治,使个人化性起伪。不仅如此,荀子还具体论证了心知“道”的理由,提出了虚壹而静,以达大清明的一整套认识理论,把孔子学诗学礼的智性思想大大具体化、理论化了。荀子遏制了孟子单纯发展仁性理论的倾向,成为孔子之智性与宋明理学联系的桥梁[2]。

二、

扬雄思想中,一个最值得我们重视的现象就是他对智性的重视。在扬雄看来,“智”是成为圣哲的必需条件。

天下有三门:由于情欲,入自禽门;由于礼仪,入自人门;由于独智,入自圣门。(《法言》卷三《修身》)

在这段论述中,扬雄乃是模仿董仲舒的性三品说,将人分为“禽”、“人”、“圣”三品,任由情欲驱使的乃是如禽兽般的下人,可由礼仪教化的是普通的中人,具有超绝众人的智慧才是圣人。值得注意的是在扬雄看来入圣的条件既不是孔子的生而知之,也不是董仲舒的生而有善,而是有高于常人的智慧。所以,要成为圣人,就必须追求智慧和知识,做人的一个基本价值趋向即是“尚智”。

或问“人何尚?”曰:“尚智。”(《法言?问明》)

由此可见,扬雄将孔子心性之学中的智性层面发挥到了极至,由此建立起其知识论。在这样的背景下,扬雄将智视作是成圣的必要甚至是唯一的条件,就不能不令人感到惊讶。但郭店楚简的出土,使得我们清楚地了解到,“独智入圣”这一观念并不是扬雄的独创,它乃是儒家子思学派的一贯主张。在郭店楚简中,智往往是与圣紧密联系的一对范畴。《六德》篇云:

何谓六德?圣,智也;仁,义也;忠,信也。圣与智戚矣,仁与义戚矣,忠与信戚[3]。

《五行》篇云:

闻君子道而不智(知),其君子道也,谓之不圣。见贤人而不智(知)其有德也,谓之不智。见而知之,智也;闻而知之,圣也。明明,智也;????,圣也[4]。

可见在子思学派中,一直存在着将高度的智慧视之是成圣的必要条件这种观念。这一派的学说显然在汉朝还有着巨大的影响。马王堆出土的帛书中有《五行》一篇,与简书《五行》大致相同。又有《四行》篇,其云:

圣,天知也。知人道曰知,知天道曰圣。

子思学派的知识论和伦理观,显然也深刻行政管理论文